
原标题:2025乡村智慧路云南行丨寻甸,“智”理牛产业(上)

“点开‘牛只管理’功能,可以清楚地看到牛的品种,属于哪家企业或养殖户,防疫情况和喂养情况等信息。”2025年10月27日下午,在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文化馆智慧管理中心,随着县农业农村局养殖业发展科科长李正龙讲解,操作员点开“寻甸牛智慧管理平台”的功能区,寻甸县七星镇江外村委会赵回上村马永红家的牛只信息出现在大屏幕上,显示“品种为西门塔尔,来源为自繁殖,并有一串唯一的认证码……”
作为全国肉牛产业示范县,寻甸正以“一物一码”串联起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让传统畜牧业焕发“数字生机”。

寻甸牛智慧管理平台
从政府搭建数据基座,到企业串起产销链条,再到农户积极“触网”……2025年10月27日,“乡村‘智’慧路云南行”第二季全媒体行首站走进寻甸,见证这场从牧场到餐桌的数字化转型。

从羊街收费站出高速,路边“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标识特别醒目。
“‘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是我们建设肉牛质量追溯与控制系统的底气所在。”李正龙表示,寻甸县正通过肉牛质量追溯与控制中心的建设,树立寻甸肉牛品牌形象,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传统交易模式向数字化转型。

寻甸家乡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牛舍
寻甸县养牛历史悠久,以“寻甸”为招牌的牛肉系列产品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寻甸牛到底好在哪里?得让消费者看得到。”李正龙介绍,通过追溯体系,力争为每一头寻甸肉牛建立唯一的“电子身份证”,全程记录饲喂、防疫、屠宰等信息,“就是为了将寻甸牛的优良品质具象化、数据化,打造让消费者放心牛肉牌,从而突破中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
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牛只信息需要人力逐头地采集,各乡镇(街道)畜牧兽医岗、畜牧兽医专业合作社的防疫员,借助春、秋季防疫时机,开展耳标佩戴、数据普查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县筛查牛只存栏量19.1万头。“下一步,我们希望推助养殖户主动上传、及时更新牛只信息。”李正龙说。

养殖户马永红家的牛棚
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追溯体系的使用,与项目申报、政策补贴、品牌授权等挂钩,激励更多经营主体主动、真实地上报信息。同时,加强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作,推动追溯数据互联互通,形成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一体化监管与服务网络。
“过去卖牛靠‘牛贩子’,以后扫码就能对接全国市场。”李正龙说,寻甸县正推动屠宰入场强制绑定养殖档案,倒逼生产标准化,“让数据成为寻甸牛的‘硬通货’”。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记者:陈创业 郑海燕 姚智慧
编辑:窦崇尹 陆橙 普娅鑫
美编:刘韬
审核: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