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印象昭通看振兴|红色庄子上 绿美新村庄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红军长征标语馆前,来自昭通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席地而坐,跟着老师一起,一句一句地跟唱《二月里来到扎西》。

赤水河一级支流——石坎河绕村庄而过,雨后清爽的石板道路沿着村庄蜿蜒而上,串起宝贵的红色资源,咖啡屋、农家食堂、采摘园、民宿酒店……庄子上,这座距离昭通市威信县城仅18公里的村庄,如今成为了红色旅游、研学拓展、旅游休闲的“目的地”。
从“庄子上”到“庄子上乡村振兴示范点”,改变,源于“扩红”和“增绿”两项工程。
庄子上乡村振兴示范点以庄子上会议旧址为核心,打造研学实践体验等特色教学课程,研学活动通过制作文化衫、制作草鞋等任务互动,让学生有更强的体验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在示范点内布局红色教育体验区、红色研学拓展区、红色旅游休闲区。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探索“县发展集团+专业运营公司+红培机构+集体经济+农户”的运营模式,与县内外研学机构、县内及周边中小学校合作开发研学课堂,以研学经济带动庭院经济。

与此同时,庄子上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目标,推行“党建+河长制”,形成党员干部带头、沿线群众参与、干群联动共护赤水河的良好局面。通过扩建庄子片区人畜饮水池、改造污水处理设施、修建排污管道、治理河堤、清理垃圾等有效措施,石坎河由变“脏乱差”为“靓美净”。
红色研学广受欢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如今的庄子上,成为了红色旅游精品村庄、网红打卡地。
“庄子上的红色研学活动,包含参观红军长征标语馆、庄子上会议旧址和红色大讲堂,同时在赤水家园馆进行生态研学,再加上非遗体验、文创设计等活动内容,刚好是一整天。”威信县发展集团红翼教育服务公司负责人陈瑛说。

庄子上乡村振兴示范点自投用以来,提供固定就业岗位32个,共吸引外出务工返乡青年28人。庄子上有26个自助庭院和17个售卖屋,每月收入2000元到4000元不等,在增收的同时也解决了弱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自2024年9月21日开展威信县红色研学至今,庄子上共接待66期共计28348人次。
下一步,庄子上将继续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开展经营活动,规范运营管理,提升服务能力,让乡村旅游从低端化走向组织化、规范化、市场化。
云报全媒体记者:王剑钊 谭雅竹 沈迅 刘宇丹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聂孝美
责编:谢祥睿
审核:李兴文(王剑钊 谭雅竹 沈迅 刘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