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生态胶园在期待中上路
      发布时间:2014-02-21 09:22:5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探索

环境友好型胶园产出“绿色金子”

虽然积累了理论和实践经验,但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的标准是什么,还缺乏定性乃至定量的描述。云南植胶区生态类型多样,如何针对植胶区自然环境特点合理规划,提出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植胶企业、胶农都乐意接受的种植模式?对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的新探索开始了。

从云南植胶自然环境特点出发,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提出了采用“片段化”、“网格化”、“立体化”种植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和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建立以橡胶树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按照这一思路,目前,热作所搭建了面积为1000亩的山地胶园新模式种植试验平台,开展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新模式试验研究。

今年元旦前夕,记者随李国华所长来到建在景洪城边的千亩“试验平台”,只见按新模式建设的生态胶园里,橡胶树已不再是唯一树种。李国华指着一株株已有2米来高的树介绍:“这是格木,下面那些是桃花心木,那几棵是铁刀木……”顺山而上,在一处山脊边停下,李国华说:“这一小片就是珍贵木材海南黄花梨、降香黄檀、红椿。山顶就不种橡胶了,全部种桤木、西南桦、大叶千斤拔、格木等保土保水性更好的树种。”放眼山峦起伏的“试验平台”,多种树种搭配构建的胶园生态系统透出勃勃生机。

“这个‘试验平台’会结出什么果实,还要过些年才有答案。但我们探索的方向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障农民收益,恢复增加土壤肥力、地力。其中,保障农民收益是最核心的。建生态胶园,如果胶农、胶企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就很难推广。所以在生态胶园里,胶农除了有割胶收入,还可通过出售海南黄花梨、红椿、格木等珍贵林木的期权获得收入。”李国华解释道。

他认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足全省,要按照“规划先行、科技引领、示范带动、效益兼顾、逐步推进”的原则,从云南植胶区的特点出发,开展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推广应用力度;通过改进现有胶园管理措施、改造“三超”胶林、改变新植胶园种植结构,构建多层多种的胶园复合生态系统,增加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胶园生态功能,实现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加协调。

从近期看,走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之路,首先要摸清家底,弄清全省橡胶种植情况,包括宜林地等级、树龄结构、品种结构、实际种植面积等。其次,要改进现有胶园管理措施。在胶园的保护带上,要全面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逐步恢复橡胶林保护带地被;针对山地胶园病虫害发生规律,优先生防、合理化防,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大力推广胶园养分诊断技术,实行配方施肥,降低农药、化肥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再就是要改造“三超”胶林。采取逐步退出的方式,在“三超”胶园的橡胶树行间套种以自然保护为主的经济树种,待橡胶树经济寿命结束后,伐掉老橡胶树,使这些区域以斑块化或片段化的方式成为植胶区的“绿岛”。

着眼全省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需结合胶园更新和新植胶园进行。总体上要做到“山顶上戴帽,沟谷、峭坡还林,中间系带”,根据植胶地块实际,构建多层多种的胶、林复合生态系统。山顶、山脊种植桤木、西南桦、大叶千斤拔、肉桂、沉香、澳洲坚果、茶叶等植物;河边、箐边、溪沟旁恢复自然植被,种植印度紫檀、金丝柚木、降香黄檀、红椿、山桂花、滇楠、西南木荷、黄樟等阔叶树种;村庄周围种植铁刀木、山扁豆及柚子、芒果等热带水果;在橡胶树行距间种植经济作物或绿肥覆盖作物;林间道路两侧种植自然保护林带。通过多树种搭配构建不同的胶园生态系统,形成生物多样性,恢复或改善植胶区域的生态环境,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记者 张锐)

责任编辑:唐莉娜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