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名编名记 > 正文
禁用庸俗称谓回归真诚
      发布时间:2014-05-22 09:44:06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只有把转变作风的思想时刻牢记心中,才能保持共产党人之间最本质、最纯粹的真诚情谊

近日,广东省纪委一则“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引起广泛关注。这则通知明确提出:部分党员干部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称领导为“老板”、“老大”,称下属为“哥们”、“兄弟”等等,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因此,今后将禁用诸如“老板”、“老大”等庸俗性称呼。

的确,在如今的官场上,我们常常都能听到比如“孙局”、“赵处”这样的称呼,但有时竟然会听到对领导直称“老板”、“老大”等等称呼,虽然称呼只是一个代号,但在如此称呼背后,不免让人觉得官僚之气浓重,甚至还带有一些江湖习气。

事实上,我党关于规范称呼早有规定,早在1965年就曾发布过一份名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的文件,其中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这条整顿党风政风的规定,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再次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称:“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任何负责党员包括中央领导同志的个人意见,不要叫‘指示’。”广东省纪委此次出台的这项规定符合上述精神,对维护党内民主、净化党政风气、树立党员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纯洁的革命同志关系,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务人员。庸俗称谓的泛滥反映出部分党员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在偏差,“官本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工作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公务人员也应是普通的劳动者,庸俗称谓的使用容易使人产生等级观念,破坏党内民主生活,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分不利。长此以往,容易滋生官僚主义思想,更容易偏离作风建设的轨道。

纠正官场称呼,绝非表面文章。在全党狠抓作风建设的今天,党员干部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真抓实干、转变作风上,摒弃作风漂浮,减少花拳绣腿,而纠正官场称呼,改于口更要记于心。只有把转变作风的思想时刻牢记心中,才能保持共产党人之间最本质、最纯粹的真诚情谊,才能在坚持群众路线的道路上更加坚实地走下去。

李星辰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