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
针对当地生态资源破坏严重、群众呼声较高的状况,泸西县调整发展思路,围绕绿色生物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推进高原花园城市建设等,摆脱靠出卖资源和牺牲环境、谋求暂时富裕的发展怪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几年,伴随着绿色生物产业壮大,从优质稻米、生物制药、花卉、水果和蔬菜等领域增收致富的城乡群众越来越多,泸西这片曾经充斥着矛盾和怨愤的地方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旅游之乡。
前些年,每逢雨季,泸西县常有大片农田和庄稼被淹没、损毁;每到旱季,无论是城镇还是山区,总有数十万人陷入到饮水难、用水难的困境中,导致工业和农业生产几度停滞。县委向干部群众作出检讨,按照党员干部带头、守土有责、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尽量争取支持等思路,兴修了600多件水利工程,建造起大小水窖数万个。
中央八条禁令公布以后,少数党员干部还在公车私用、大摆宴席,泸西县进行了严肃惩处,用实际行动向群众作出交代。
前几天,面对“威马逊”台风侵袭,泸西县、乡干部搭起帐篷,整夜地守在山坡上监测看护着几个寨子群众的安全。
▶感言
不怕担责任,不怕得罪人,照着科学合理的思路去走,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才对得起地方,对得起老百姓。
党纪国法不带头执行,风气越变越差,还要党员的身份做什么?
危难关头不敢挺身而出,让事态和灾害愈演愈大,还当干部做啥。
看水愁,看山难,何不蹲下身去挑起担,与群众一道共渡难关。
——泸西县委书记王家林
记者 马玉龙 王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