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联系到每户
“帐篷编号:81,联系党员:尹庆华、李林友。”在灰街子安置点,每个帐篷上都贴着一张“灰街子临时党支部党员联系卡”,挂钩联系的党员干部姓名、联系方式一目了然,群众有困难可直接找对口联系的党员反映解决。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了群众,在龙头山镇,不管是群众安置点、物资分发点,还是交通保通点、医疗救护点,处处可见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
在镇政府临时办公地点,记者见到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他几天来一直忙着带人清点伤亡人数、查看房屋受损情况、分发救援物资,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合眼,只在前一晚打了个盹。说起当前抗震救灾工作,他依然思路清晰,话语果断:目前,镇党委、镇政府已经组织村组干部完成第三遍地毯式排查搜救,下一步将在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下,继续搜寻有可能还存活的生命,继续清点排查危房,做好群众安置,及时启动恢复重建。简洁明了地跟记者介绍完情况,他马上又转身去忙别的工作了。
互助自救帮帮忙
“老板,机油放在哪里?”一个戴头盔的人急急忙忙跨进龙头山镇劲龙摩托车店。“货柜的第三层上,”老板叶明才坐在沙发上,右腿缠着纱布,往身后指了指,“要是我不受伤,就可以亲自动手帮他们换轮胎、换机油了。”地震的头两天,叶明才对前来修车配零部件的人,实行全部免费。他说一些山区的边远村寨还没有通公路,运送救灾物资主要依靠摩托,虽然脚上的伤还会阵阵作痛,“我这个店必须一直开下去。”
尽己所能帮助别人,积极参与村集体搭建帐篷、修路、搬运物资、办伙食,收拾能用的家具、锅碗瓢盆搬到帐篷里,或是开始干些目前能开展的农活,龙头山的受灾群众正积极用坚忍和勤劳,渡过难关。龙泉村村民张开支家的房子在地震中毁了,但日子还要继续,老张近年依靠种植花椒增加了收入,这两天他一家人都在忙着采摘、晾晒今年的花椒,“准备晒干了找时间拿出去卖,希望卖个好价钱。”
油米不缺缺锅碗
昨日,记者再次走进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委会新发、羊粪田村民小组。一路上进村道路已经进行了修整,汽车可以开进村。一些车辆正在来来往往向村里运送救灾帐篷、矿泉水、食品和净水器等救灾物资,有的村子里还设立了救灾物资发放点。
在村民唐先云家的帐篷里,记者看到,床上铺着崭新的被褥,旁边堆着一些矿泉水和方便面,帐篷外已经接通了电,点上了电灯,还接通了自来水。今年20岁的唐先云笑着对记者说:“村里的老人妇女儿童集中在纸厂乡的安置点,那里的生活比我们这里好多了,不但有热菜饭吃,还有肉吃,可以洗澡、看电视。我们这里要差一点,虽然送来了大米和菜油,我们也有蔬菜,就是没有锅碗瓢盆,煮不出饭吃,这两天都是吃泡面。昨天实在不想吃了,几家人合起来,你家凑碗我家凑盆,煮了一顿饭吃吃,煮汤都是用脸盆。”问起他们现在最缺什么时,唐先云说:“那当然是锅碗瓢盆,大家都想煮一顿热饭菜吃吃。”
在纸厂乡中学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今年50多岁的唐玉芝刚刚穿上领到的新衣服,笑着对记者说:“地震房子倒了,什么东西都没拿出来,全埋在土里了,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拿出一件来。我们住在这里的人许多都领到了换洗的新衣服。”
灾难过去,生活继续。
记者 杨猛 蔡侯友 李树芬
晋立红 成浩 张明磊
实习生 孙川
压题图片为记者李秋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