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童话”
93%的森林覆盖率,点缀于青山绿水的建筑,原始森林下的草果、重楼、独龙牛,构成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绿色独龙江,穿梭在古老苍茫的大山深处,像一条流动的翡翠。
独龙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和跨境而居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独龙族族名,是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才得以确定下来的。
独龙江乡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是中国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全乡总面积1994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41个村民小组,4000多人。
独龙江美,独龙江奇,独龙江神秘,是外界对这里的美好印象。
独龙江苦,独龙江难,独龙江封闭,才是独龙人生产生活的真实。
巴坡村拉王夺小组的碧秀琴告诉记者,她在贡山县一中读书的时候,因为路的原因,一年只能在夏天回一次家。出来就难回去、回去就出不来,这是当地群众多年的困境。
1999年9月9日,县城到当时乡政府所在地巴坡村的96公里简易公路建成通车后,开车仍需要1整天时间,同时还要经受半年大雪封山的煎熬。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一直十分牵挂独龙族同胞的发展问题,多次作出指示。近年来,温家宝、李克强两任总理都听取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独龙江扶贫攻坚工作的汇报,提出了明确要求。历届省委、省政府对独龙族的脱贫致富、独龙江乡的发展高度重视,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11月3日,李纪恒再次来到他一直牵挂的独龙江。“老县长”、怒江州委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德荣告诉记者,这是李纪恒第5次进独龙江、第6次进贡山。
为了实地调研,寻找帮扶对策,2007年11月,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李纪恒赴贡山县调研,不顾大雪纷飞,路途艰险,前往独龙江乡,行至三分之二路程,终因积雪太深,几辆越野车爆了9条轮胎,被迫折返。
2009年10月,李纪恒邀请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进入独龙江,现场召开独龙江帮扶专题会议,首次提出对独龙江乡和独龙族实行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扶贫战略思路,研究部署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形成了省委《专题会议纪要》,明确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独龙江乡和独龙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可持续发展。
2010年1月,李纪恒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省、州、县各级责任,正式印发独龙江帮扶规划,下发《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他在讲话中指出,加快推进独龙江乡和独龙族的发展,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关系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关系我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形象,意义重大。
2011年10月,牵挂着独龙族兄弟的李纪恒想再进独龙江,但却被雨季的塌方、滚石阻止了前行的车轮。在紧张施工的高黎贡山隧道口,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脚踏实地,狠抓推进,确保按时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让独龙族兄弟姐妹逐步走向现代文明。
如今,随着独龙江公路升级换代的标志性工程——高黎贡山隧道贯通,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的车程缩减至2个多小时。
如今,从邻近西藏的北端迪政当村委会,顺独龙江南下,是90多公里新建柏油路、水泥硬板路,直达中缅边境的钦兰当自然村。迪政当、龙元、献九当、孔当、巴坡、马库6个村委会的25个集中安置点,就镶嵌在路旁的青山绿水间。远处的丙中洛乡小查腊安置点,则是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中的第26个安置点,同样成为怒江新景观。
“现在村里就有好几个小商店,啥东西都有。”在献九当村前往迪政当村的柏油路上,记者遇到两位80多岁的纹面老人——怒占花和格林那松。“原来住木板房,冬天冷得很,现在的新房子又大又暖和,没想过这辈子能有这么好的房子住!”
乡卫生院医技楼、马库国门小学、独龙族博物馆,纷纷成为独龙江的标志性建筑;银行ATM机24小时服务,4G网络覆盖集中安置点;新建的综合菜市场货源充足;30余名孤寡老人在敬老院安享晚年;孩童们笑脸在漂亮的幼儿园、学校里幸福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