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要闻云南 > 正文
“矛盾”的独龙族“带头人”高德荣
      发布时间:2014-12-23 11:56:10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独龙江乡孔当村委会主任普光荣介绍,2001年他到内蒙古当兵,两年后,眼看服役期满,普通话才刚说顺溜呢,就这么回家,感觉没啥收获,可是又很想家。

彷徨之际,部队首长来连队视察,径直走到普光荣面前,询问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原来,高德荣给部队写信:“普光荣是独龙族历史上第一位空军战士,希望部队好好教育他、培养他。”

百事缠身,县长还记挂着一名家乡晚辈,让普光荣深为感动。他在部队刻苦锻炼,服役到2010年才退伍,回到家乡为乡亲们服务。

在高德荣内心,没有冷只有暖。

●“快”与“慢”

在“老县长”看来,加快发展,不拖国家后腿,与全国一起过上小康生活,是独龙族的奋斗目标,更是他肩负的使命。

独龙江乡没有产业,就不能真正脱贫致富。高德荣在乡里建起了兼具试验和培训功能的基地,研究培育适合当地种植的草果、重楼等特色农产品,试验养殖项目。他盘算,这样下去,十年后,全乡每户年均收入能有三四万元,独龙人就不会拖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然而他明白,一辆手推车,不是装上发动机就能飞奔起来的。车子虽然上路了,但要“奔而不飙”。

独龙江乡山高谷深,矿产、动植物、旅游等资源丰富,是我国生态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不能靠挖石头、砍树致富。独龙江最宝贵的财富是生态环境,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是最好的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这里有你们一辈子都没见过的物种。”在他的基地里,“老县长”指着作为云南白药重要原料的植物重楼,得意地说,专家没来独龙江前,说重楼只有20多种,到过这里后,把它的品种又增加了好几种。

“今后要发展旅游业,但没有配套体制机制,独龙人的接待素质不上去,游客来了,就会破坏环境,无法向党和国家、向子孙后代、向老祖宗交代。”他说。

“我们要为国家保护好这片山水,把它建成人间天堂、动植物博物馆、生物基因库……”他用词很时髦。

在发展“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上,高德荣心里有自己的节奏。

记者总在想,是不是这里的高山,锤炼出他坚强倔犟的性格?清澈的河水,涵养了他亲民睿智的品性?对党和兄弟民族的感恩,对事业的忠诚,才让他的“矛盾”显得如此和谐。新华社记者 周亮 崔清新 王长山 王思北新华社昆明12月22日电 

责任编辑:雷蕴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