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木江·哈力克(左一)和同伴把“手抓饭”分发给灾区群众。
鲁甸6.5级地震的救灾现场,一位身着黄色T恤,头戴维吾尔族花帽的人格外受欢迎。这位新疆大叔出现的地方总伴随着“手抓饭”的香味。
受灾群众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名字:阿里木江·哈力克。
迢迢千里送温暖
阿里木大叔来到鲁甸已经5天了。5天内他在光明村黄家林社、龙头山镇龙泉小学给受灾群众做了两顿手抓饭,还在堰塞湖附近帮当地的群众搭帐篷,送了3000多元的慰问金。每到一处,他什么话都不说,麻利支锅,埋头做饭。切菜、翻炒、焖制,看到新疆大叔跑来云南做饭,当地群众也会七手八脚来帮忙,待手抓饭飘香,他则一遍遍用力吆喝:“吃饭啦,快来吃手抓饭!”一会儿,满满一大锅饭就见了底,看到大家爱吃,阿里木心满意足地笑了。
献爱心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来现场做饭?
阿里木说,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亲自做一顿热饭给受灾群众吃。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照看8个月大的女儿,看到新闻后他坐不住了,感觉必须要做点什么。虽然妻子希望他留在家里,但爱心揪着阿里木,他又一次赶赴灾区。
8月6日,阿里木得知进入灾区的路已抢通,立马带着2000个馕从新疆飞到了昆明,来不及喘口气又连夜赶往鲁甸。7日早晨,阿里木进入了火德红镇。
在堰塞湖一带帮助救灾一天后,他又回到县城买肉、买米、买菜,还买了大锅和煤炭,一起拉到灾区做饭。
做一顿饭食材需要1000多元。他说:“真正帮忙就不能给灾区再添麻烦,从头到尾自己来。”
阿里木的手抓饭在灾区很受欢迎,牛肉的香气和米饭的热乎劲儿让受灾群众感到了家的温暖,端着饭碗连连道谢。他笑着用新疆普通话说:“好吃就行,多吃点。”
朴实的有情人
不会说漂亮话,新疆口音浓重,普通话说得也不流利,但朴实的阿里木曾经感动了整个中国。
今年43岁的阿里木是新疆和静县人,20岁时离家出外“闯江湖”,2001年夏天,阿里木来到毕节,靠一个素不相识的酒吧老板借的100元钱开始摆摊卖烤羊肉串。凭着勤劳和努力,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阿里木不忘困难时别人给予的帮助,怀着感恩之心,决定把卖羊肉串挣来的钱用来做慈善。那时候他生活还很艰辛,一件粗线毛衣穿了几年都舍不得扔,一个馕加一杯水常常就是一顿饭。2006年,阿里木把自己攒下的5000元钱捐给毕节学院时,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几角一块的毛票摊了一桌,还带着羊肉串的味道,至此毕节学院有了“阿里木助学金”。
卖羊肉串一串利润三毛钱,在2002年至2010年的8年间,他卖了30多万串羊肉串,用积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2011年,阿里木被评为“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之一”。央视评语为:“他用行动告诉社会慈善无门槛,可以是两尺高的铁皮烤炉,煽动起温暖全中国的爱心。”
2013年,阿里木又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大家亲切地将他称为“羊肉串慈善家”。知名度越来越高,那颗最朴实的爱心却始终没变。阿里木说:“我还是喜欢当个卖烤肉的,每天闻着辣子面和肉被炭火烤出的香味,遇上需要帮助的人就伸把手,这种日子让我觉得特别踏实。”
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彝良地震、和田地震,这些年来,只要是有灾有难的地方,总有阿里木大哥的身影。青海玉树地震时,阿里木带着行军床、被褥、衣物、锅碗瓢盆以及1万多元现金赶到玉树,协助部队官兵实施救援。回家时,他只剩下两套衣服和一双鞋……他说自己看不得别人痛苦,不做点什么心里过意不去。他说:“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国家的概念和意识,别的地方有灾难,不能只是看看感慨一下,要拿出最实际的行动。”
一个新疆人的云南情结
阿里木喜欢云南,也关注云南。他说这里气候好,人也热情淳朴。从2012年以来,他一直用自己的力量奉献云南,与云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2年3月,我省旱情严重,阿里木心里着急:“水都喝不到,孩子们怎么上学?”虽然他很想到旱区看看,但为了节省路费,阿里木委托云南网,将两万元积蓄捐给受旱严重的马龙县纳章镇曲宗完小,这笔钱帮助学校维持到了当年雨季的到来。
2012年9月彝良地震,阿里木携妻子帕提古丽连夜驱车从贵州毕节赶赴灾区参与抢险救灾,并向受灾群众捐款1万元,还在现场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接见。同年底,他的两家烤肉店在昆明开张,并把挣来的钱用来资助我省的贫困学生。
阿里木说:“看见同胞有难伸出援手,这件事天经地义,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这次来鲁甸抗灾,一位昆明朋友连夜开车送他去灾区。来到鲁甸一筹莫展时,他又遇到了鲁甸青年创业基金会的志愿者马旭,义务接送他进出灾区,买食材。后来又有多人加入,共同为受灾群众义务做事。
阿里木相信向善的力量能够传递,他告诉记者:“我肯定不能帮助所有的人,但是我做这样的事情一定能带动大家都做好事,这样就够了。”
今年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时,阿里木的孩子刚3个月,家里正需要用钱,但他还是选择和另外两位企业家一起为受伤者捐款4.5万元。“其实我们新疆还是好人多,我不希望因为一小部分人的原因让这个民族被误解。”他说。
记者 郎晶晶 杨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