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名编名记 > 正文
能而不廉非好官
      发布时间:2015-04-01 11:31:14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据《明史》记载,张居正是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不仅提出了“考成法”,考核官员、整顿吏治,还推行了“一条鞭法”,就是如此之能吏,最后依然在贪腐问题上栽了跟头。从收受湖广巡抚的贿赂,到强占被废的辽王王府,再到神宗下令抄家,抄得黄金万余两,白银十万余两,贪腐之巨,也是令人惊愕。历史上的能吏腐败,不胜枚举。

为了破解能吏贪腐这一历史性难题,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就是由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病源在一个“德”字上。但在具体工作中,重才轻德的认知误区却往往难以规避。这不仅缘于“品德”评价标准难以量化,更在于诸如贪腐之类道德劣性的行为隐秘。相较而言,工作“才能”是一个显性因素,人们往往可以通过具体的施政行为做出判断。在以经济发展主导一切的政绩观的影响下,某些地方选人用人不重德行,以为只要经济搞上去、业务提上去,就能“一俊遮百丑”;更有错误思想认为,只要干部有本事、出政绩,贪点捞点不是什么大事。这些用人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出现一些“能吏”带着“问题”上岗,最终沦为腐蚀党的执政根基的“蛀虫”。

古人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能吏腐败”不可姑息纵容。因为当“能吏”与“贪官”划等号时,则其所谓的“本事”越大,就意味着危害也越大。现实中,一些所谓的“能吏”因干事脱颖而出之后,一些小错小过往往也得到“纵容”,久而久之,坚定信念变成了刚愎自用,良好作风变成了蛮横霸道,非凡胆量变成了胆大妄为,突破常规变成了践踏禁区。权力的膨胀,让一个个所谓的“能吏”陷入了贪腐的怪圈。

有民间俗语说得很形象:“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能吏腐败”现象警示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摆正“德”与“才”的关系,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尤其是在“德”这一原则性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妥协让步。

能而不廉非好官。笔者以为,“能吏”必须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白杨林

责任编辑:李享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