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英烈祭
      发布时间:2015-04-04 11:44:30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3日,一位老人在昆明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前为逝去的南侨机工献花。 新华社发

清明时节雨纷纷,洒落在曾经被抗战英烈鲜血浸染的大地上。

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军民牺牲、死难者高达3500万人。

英勇的呐喊已经沉寂,壮烈的牺牲也已远去。回望历史,面对未来,一种激越而凝重的血液仍在我们心中流淌。

2015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为先烈默哀,向历史致敬!

追寻

这是一个七旬老人寻父的故事——

1937年王家发离开湖南大庸县投军时,儿子王章贵只有3岁。他与父亲的联系,只有父亲从战场上寄回的家书。战地来信的地址,从长沙到广东韶关、英德,再到广西、云南。

父亲一直没有回来,如果阵亡了,那牺牲在什么地方呢?王贵章退休后,几乎把全部精力用来寻找父亲的下落。他不断搜集资料,研究父亲当年行军路线,最后,他把目光对准了云南腾冲。

他踏上三千里寻父长路时,已年过七旬。穿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来到腾冲抗战烈士陵园——国殇墓园。萋萋芳草中,一方方石头墓碑依山势整齐排列。王家发生前部队番号在五十四军一九八师。王章贵爬上斜坡,花两个小时,看遍了五十四军48方“王姓”石碑,却没有找到父亲的名字。

他怅然下坡,又不甘心,在门口买了腾冲抗战和国殇墓园的专著,在一片黑压压的名字中,找到了“下士班长□□发”,不知何种原因亡佚了完整姓名,但部队番号又对不上。他转身又上了山坡。

终于,一块墓碑出现在眼前,上有“下士班长王家”6个字,最后一个字已被泥土掩埋。王章贵双膝跪地,双手颤抖着插进土里,去刨,去挖……最后他抱住墓碑,老泪纵横,哭诉着:“父亲啊,母亲在1996年夏天去世,她老人家一生都在对你的想念中度过,她的墓碑上还刻着你的牌位……”

在云南国殇墓园,在四川建川博物馆,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记者都听到这样苍凉而执著的故事。时光静流,等待儿子回家的父母早已离世,而当年的孩子也垂垂老矣,却仍然在努力寻找中拼凑着父辈的面容……

1945年,著名作家郁达夫被日军宪兵杀害在苏门答腊岛后四年,郁嘉玲出生。她没见过爷爷一面,“但从家人讲述和留存的实物中,已经与爷爷相遇相识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郁嘉玲的父亲全力投入研究郁达夫,她帮父亲誊抄文稿。父亲去世后,郁嘉玲继承父业,先后在海内外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出版了专著《我的爷爷郁达夫》。

对她而言,爷爷是一个既遥远又亲近的形象,“他身上流淌着中国文人对民族的赤心和灵性,并浸润于后代的血脉之中。”

责任编辑:张碧玉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