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如归,奋起反抗保家卫国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云南各族人民视死如归、奋起反抗,42万云南子弟参军参战,滇西各族儿女在敌后成立抗日政府、组建抗日游击队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云南迅速出动第60军、第58军、新3军共3个整军出省抗日,加上第3军,云南共有4个军浴血奋战在抗日疆场,参加重大战役20余次,其中血战台儿庄和血战中条山两大战役,10余万云南将士血洒疆场,立下卓著战功。台儿庄一战,挫败了日本王牌军矶谷、坂垣师团的强大攻势,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云南钢军”威名从此传扬中外。据历史档案记载,抗战期间,中央分配到云南的征兵38万多人,加上抗战前原有的4万余人,云南以一个1200多万人口的省份,为抗战输送兵力42万余人。
1942年滇西沦陷后,云南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纷纷组织抗日游击武装展开游击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支援了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的远征军预备二师和后方大反攻的准备工作。当时成立的游击武装主要有:滇西自卫军第1路军、滇西自卫军第2路军、滇西自卫军第3路军、昆明行营龙潞区抗日游击队、腾西自卫军第二支队、滇西边区自卫军潞江支队、莲山独立自卫支队、福碧泸民众自卫支队等。这些游击队活动于施甸、龙陵、芒市、梁河、腾冲等地,主动配合中国远征军作战,积极寻找一切有利时机狠狠打击来犯日军,使得日军不得不调集兵力投入反游击战,从而牵制了日军东犯。从1942年5月至1944年11月,云南抗日游击武装共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毙伤日军数百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物品,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为滇西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赤胆忠心,殚精竭虑支援抗战
云南人民慷慨捐献,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1941年初,在重庆珊瑚坝飞机场举行的献机典礼上,云南捐献飞机30架,名列全国第一。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云南捐献的飞机在200架以上。8年抗战中,全省每年7月7日全民抗战纪念日都要举行“七七”献金活动,共募获国币2767万余元,捐献寒衣200万件,军鞋100余万双。云南人民还积极参加各种义演义卖活动,踊跃认购政府发行的公债、债券和基金,为支持抗战尽力。昆明数十家中西药房为解决前方药品奇缺的困难,多次慷慨捐献药物,其中曲焕章药房、公生大药房捐献最多。1944年,抗战时期中国第一个血库在昆明建立,市民纷纷前来献血支援抗战。云南人民献血制成的血浆,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救治了无数的伤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14年中,云南人民毁家纾难,竭尽全力捐款捐物,甚至报童、挑夫和人力车夫都积极捐款……云南累计捐献3350多万元及大量物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云南人民含辛茹苦节衣缩食,保证后方军需民食。抗战期间,沦陷区有100多万军民迁滇。100万迁滇军民粮食供应的背后,是云南各族人民汗干力尽、殚精竭虑的伟大奉献。云南粮食历来不能自给,大米需从越南、缅甸进口。滇越铁路被日军封锁之后,大米进口被断,军需民食供应负担沉重。云南地方政府对农民逐年加大了田赋征实数量和加收积谷,云南各族农民被迫广开荒山荒地,广种杂粮粗粮,自己吃杂粮粗食甚至吃糠咽菜,将省出来的大米供应军队、企业、机关和学校。从1941年至1944年的4年间,云南全省共征实、征购、征借粮食1140万市石。除“三征”之外,当时还有额外的军粮采购。这样,上述4年中云南人民所负担的粮食“总计高达1574万多市石”。在后方各省中,云南所提供的农产品仅次于当时的四川,居第二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2万多名美国军事人员进驻云南。为保障盟军的生活物资供应,云南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些地方因保障美军的牛肉供应,甚至到了没有耕牛可用的境地。据统计,从1942年至1945年,全省供应盟军生猪8.76万头、肉牛5.84万头、鸡146万只、鸡蛋8760万枚、面粉21.9万袋、蔬菜1752万斤。
在滇西反攻战中,云南各族群众特别是滇西民众为军队运送粮草弹药,抢救运送伤员,传递情报,修路架桥,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土。直接服务于战场的民工在敌人炮火威胁之下,人背马驮,跋山涉水,将数量庞大的军用物资运送到前线。时逢雨季,泥滑路烂,为了争取时间,民工们虽全身濡湿,仍身负重荷,风餐露宿,列成蚁阵,勇猛迈进,运送物品至指定地点,交付完毕后迅速折回,复作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的运送……协助军运的数十万民工所遭受的艰苦辛劳,所表现的忠勇精神,与前线作战将士不相上下。据滇西战役指挥官宋希濂回忆,滇西民众至少有20至30万支援前线抗日。反攻期间,整个滇西战场“天空机群遮天,沿江卒伍遍地,支前民工,酷似蚁群”。
滇西反攻战役开始后,腾冲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代替兵站供应军粮近415万公斤、马料约100万公斤。在攻打来凤山的战斗中,和顺乡的群众把米饭配上蔬菜一甑一甑地挑送到阵地上。远征军的一位团长在报告中写道:“白发苍颜之老先生、西装革履之少爷公子、男女学生、乡镇保甲长和民众等,均争相驮沙袋,担子弹,送茶饭……此时官兵精神异常振奋,几不知是在打仗。”在此种精神的激励下,原计划10天才能攻占的来凤山,仅用24小时即攻克,使“世界大为震动”。腾冲光复后,远征军一位指挥官说:“此次反攻腾冲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半由于将士用命,力摧强寇;半由于腾冲民众大力支援之功!”
在中华民族危亡的重要时刻,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表现出来的崇高的抗战精神,以及在抗战精神支撑下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
□赵静强(作者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