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农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年来,我省以畜牧、果蔬、茶叶、花卉、木本油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的健康快速发展。随着省委、省政府围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出的新要求新部署,我省亟待解决农产品加工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和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
按照省政协2015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重点协商活动计划,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与民建云南省委近日在昆明举行“坚持市场导向,突出高原特色,重视加工营销,发展现代农业”专题协商会。邀请部分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等相关负责人针对我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深入协商探讨我省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突出高原特色 打造现代农业
我省以云烟、云茶、云花、云菜、云果等为代表的主要农产品,每年占据着时令果蔬出口的头把交易。但由于加工、销售和流通能力不足,这些特色农产品应有的价值无法在市场中充分体现。
“我省出产的农产品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原产品直接销售的初级层次。”省政协常委、民建云南省委副主委王清民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在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要在加工和营销环节下大力气,真正构建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
自2011年11月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调快调优一产,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之后,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关于加快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文件,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指明了方向和措施。
“高原特色农业是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所在。”省政协委员、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纪检组长温宁军说。其他委员们也纷纷表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构建和健全我省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从而把我省的农业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走出云南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大家建议,要通过抓农业园区建设、抓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抓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工作,推动我省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加强科技支撑 推动跨越发展
云南粮食产量由第14位上升到第13位;培育花卉新品种和种类居全国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宗鲜切花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甘蔗糖分从13.5%提高到了14.8%以上,出糖率从11%提高到12.5%以上,位居全国先进水平;烟草品种选育、繁育、推广技术国内领先……
去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比全国低6个百分点;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0%左右,比全国低11.5个百分点;综合机械化率为44.5%,比全国低16.5个百分点……
“从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我省农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还有待提高。”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勇说,加快解决农业科技支撑引领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是推动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的关键。
对此,云南万兴隆集团董事长唐玉生深有体会。“云南万兴隆集团就是狠抓‘人才、科技、市场’3要素,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交流,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如今,公司已开发出全球首款纯汁发酵姜酒以及生姜含片和饮料等系列产品60余个,取得各项专利26项,注册持有高原尚品、醇自然、飘香流蜜等商标126件。”唐玉生说。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唐玉生表示,高原特色农业和科技创新的未来不可小视,正是这两张“王牌”,造就了万兴隆的今天。
与会人员也建议,要强化农业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科学布局云南“十三五”农业科技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花卉、甘蔗、茶叶、蔬菜、烟草等学科的创新优势,增强科技话语权,巩固科技制高点。要紧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点科技需求,集聚资源、集中力量,补全相关领域的创新短板,在农业科技的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树立优质品牌 打开营销通道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高原特色农业4张名片,打造云烟、云糖、云茶、云胶、云菜、云花、云薯、云果、云药、云畜、云鱼、云林等“云系”品牌。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方针,发挥产业优势、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培育、整合、保护农业品牌,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支持做大做强名牌农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全省“三品”有效认证累计达728个,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59个,分别比2010年增加366个和31个。组织评选认定了名米、名猪、名牛、名羊、名鸡、名鱼,促进云南特色优质产业提质增效。云南名牌农产品从无到有已累计达424个,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通过树立市场引领生产的观念,我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协商会中却有政协委员提出,山东、江苏等外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一年的产值达几百亿元,而我省目前较好的农产品品牌一年的产值却只有几个亿,差距十分明显。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对市场营销手段现代化的重视。”王清民认为,直到目前,我省高原特色农产品大多仍是以传统营销的渠道进行,主要包括有农户直销方式、企业专卖渠道和政府展会推介等渠道,市场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制约环节。他建议,要积极推广电子商务,打造龙头农业电商,实现农产品的现代营销。
省农业厅副厅长孙海清表示:“高原特色农业要实现跨越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农产品最终打得响、走出去、见效益。目前,我省农产品营销渠道还不够宽、特色品牌宣传力度仍不够大、市场开拓有待加强。”他认为,我省现有政策对农业“走出去”支持力度不够,建议恢复5000万元的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品牌打造的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的支持力度。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建议,要继续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打好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基础;加强农业、商检、海关、税务、外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解决企业在出口中的问题和困难,促进贸易便利化,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展会及昆交会、农博会等交易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兴市场推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大对重点农产品进出口监测预警的力度,适时跟踪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变化,有效规避国外贸易壁垒带来的市场风险。
记者 张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