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财富 > 正文
昆明怎样迎高铁
      发布时间:2016-08-30 17:09:0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话题

近日,由云南政协报和民进昆明市委主办的“昆明高铁旅游发展议政建言讨论会”在昆明举行。与会人士认为,随着高铁的开通,伴随而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为昆明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迎向“高铁时代”,昆明旅游业如何在竞争中谋得长远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交通提速 昆明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交通方式的改变将引发一系列旅游出行的选择,昆明高铁开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云南省委副主委陈俊骢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高铁站及周边设施的配套能力、应急能力的提升,加快构建旅游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打通各沿线城市最短交通连线,逐步形成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换乘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要提高旅游产品的服务和质量,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精品酒店;加大营销力度,快速提升知名度和塑造形象,为游客提供充分的旅游资讯;充分运用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创意,打造特色旅游,让游客多留下来。”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接待游客总数及旅游业总收入均有明显增长,但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将重点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具体抓好旅游重大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做实旅游事业发展,着力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建设,是旅游业成为惠及游客和市民生活品质的基本要素;进一步改善项目投资建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扩大旅游投资,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将旅游发展融入城镇建设,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延伸旅游产业链,形成现代旅游产业集群。”昆明市旅发委副主任林克俭如是说。

专家学者建议,在高铁沿线景点形成旅游联盟体,开通专业网站、APP等,开展营销活动,完善服务体系,开发旅游平台,打造昆明特色长久的世界级旅游名片,希望昆明以全新的姿态迎接“高铁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扩大昆明的影响力,推动旅游业长远发展。

打破壁垒 快速融入沿海发达地区

“要讨论高铁时代的旅游发展,首先得思考高铁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高铁的开通,云南将快速融入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上海的‘三圈’,即经济圈、生活圈和文化圈。”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张建伟表示:“云南的‘三圈’,也可能会成为发达地区商人瞄准的对象:生态圈、资源圈和民族风情圈;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种地理空间上的限制将会发生改变,云南将会成为走出去的前沿;随着高铁的开通,由末梢变前沿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因此,“三圈”的联通、融入与互动将给云南带来机遇,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

昆明市政协委员何燕认为:“高铁时代”的旅游竞争,是特色差异发展的竞争,必须跳出单打独斗的传统发展理念,打破区域壁垒和无序竞争模式,连片抱团推动城市旅游开发和营销推介,联动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质和丰富旅游内涵,着力在区域竞争中做大做强。要借鉴改革开放经验,抓住战略机遇期,充分意识到高铁开通价值,抓旅游产业,促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抓旅游事业,促旅游服务不断提升;抓招商引资,促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抓融合发展,促旅游发展空间拓展;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装开发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市内旅游文化资源,进行高品位设计包装。要顺应旅游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加大围绕重点旅游景区,结合发展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一批高品位的度假、休闲、娱乐等“卫星景点”,推出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更具个性的旅游线路及半自助游和自由行产品。

与会专家表示:“高铁开通运营后,对昆明旅游业的拉动将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旅游客源市场将明显改变,沪、浙、赣、湘、黔、桂、粤等地游客往来将更加频繁,相比以往的纯观光型旅游,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将会增大,游客数量必将有所增多,不少旅游景点也可能出现‘井喷’。”

抓住机遇 完善软硬件增强吸引力

据统计数据显示,沪昆高铁沿线的人口总数约为1.2亿。而这庞大的数据背后,是未来云南旅游亟待挖掘的深厚潜力。

林克俭认为,“十二五”期间,昆明市接待游客总数及旅游业总收入均有明显增长,但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城市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健全、环境不优等问题逐渐显现,缺乏“春城”应有的旅游特色和个性;旅游产业大而不强,与全省州市相比旅游总收入是高了,但明显低于成都等城市;高端旅游要素稀缺,主要体现在资本以及专业人才、基础设施、科技应用、旅游信息化系统等方面,甚至形成短板;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景区“门票经济”现象没有明显改变,旅游二次消费能力亟待提高;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瓶颈制约较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突出;旅游市场痼疾仍存,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练好内功,树好形象是增强吸引力的关键。”张建伟说:“我省各级旅游部门应认真梳理沿线旅游城市的负面清单,清除重复部分,根据负面清单来提升完善自身,彰显云南高原特色。”

专家学者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高铁站及周边设施的配套能力、应急能力的提升;应加快构建旅游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打通各沿线城市最短交通连线,逐步形成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换乘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要提高旅游产品的服务和质量,努力打造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和精品酒店;加大营销力度,快速提升知名度、塑造形象,为游客提供充分的旅游资讯;充分运用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创意,打造特色旅游,让沿线的游客更多地留在昆明、留在云南。记者 赵元刚(云南日报)

即时跟评

仅有特色还不够

沪昆高铁开通运营后,贵阳至昆明、长沙至昆明、上海至昆明分别实现了2小时、4小时、10小时可到达。高铁省时不必多说,一些省市游客甚至可以乘高铁到昆明度周末双休假日,但昆明是否能留住高铁沿线更多的游客,并不全由高铁说了算。搞不好,高铁的开通仍不过是给过境游客节约了时间成本而已。

有论者认为,要想留住高铁沿线更多的游客,还得在“特色”二字上多做文章。毕竟,说到昆明的旅游特色,既有得天独厚的春城气候和民族文化氛围,又有享誉中外的石林、滇池、斗南花市、西南联大及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等自然及人文景观,近年来还新建了昆明瀑布公园、滇池沿岸湿地公园和沙滩公园等新景观。遗憾的是,去年昆明旅游收入却低于成都、贵阳、南宁。成都历史文化底蕴更为厚重,南宁靠近大海且拥有“绿城”美名,这两城的旅游收入超过昆明并不奇怪,但贵阳在旅游方面反超昆明就值得深思了。

仔细想来,昆明旅游并不缺特色,但还需进一步把特色叫响,并在特色之外多做些文章。同样是气候宜人城市,贵阳却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并且善于将旅游特色与工商业进行深度融合。比如贵安新区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及科技创新中心,驻足新区的客商不断线,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来交汇,自然会带动旅游业。同时,贵阳还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旅游试点城市,并启动了“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申报,随着旅游产业体系的持续优化,贵阳的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由此看来,所谓差距,或许正在于旅游品牌打造和宣传,以及标准化推广、产业融合及信息化程度提升等方面吧。

高铁时代来临之际,对昆明旅游全方面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此,昆明当增强竞争意识,进一步突出特色品牌,细化战略目标,弥补城市旅游差距。而强化开放意识显得同样重要,有必要与上海、长沙、贵阳等地结成“高铁旅游联盟”,共享旅游发展经验,共同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体验。高铁沿线经过昆明的游客,一旦享受到城际旅游无差别待遇,就会乐于多在昆明停留,尽享昆明特色旅游。

易晖

责任编辑:赵玮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