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创意昆明”点亮城市
      发布时间:2017-11-29 10:54:1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背景

11月24日至30日,2017年“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在871文化创意工场举行。该系列主题活动至今已是第三届,今年以“设计@春城”为主题,聚集了31项风格多元、设计新颖、人文气息浓郁的活动,涵盖工业设计、珠宝设计、装饰设计、生活用品设计等多个领域,用融合、创新、创意等关键词点燃城市激情。

话题

“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是一个围绕创意设计核心业态,搭建昆明文创人才交流平台和文创产品的交易平台。在省委宣传部、省文产办的大力支持下,昆明如何借助这样的创意推动,进一步对标先进发达地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突破发展大文创,增强昆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

点燃创新力

创意无限精彩无限

这是一次创意的碰撞,一场文化的盛宴。

展现昆滇特色和时代创意的开幕式,令人印象深刻。个性张扬的小提琴演奏《一步之遥》、女声独唱《小河淌水》以及裸眼3D全息秀《创意昆明》等表演,让观众时而沉浸在跌宕起伏的电声旋律中,时而沉醉在彩云之南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时而感受到3D表演带来的炫酷视觉效果,呈现出了一幅活力四射、过去与未来交融的“创意昆明”图景。

开幕首日,数百名市民饶有兴致地来到现场。其中,最受市民关注和欢迎的是本次活动的两大重磅展览——德国红点主办“中国好设计”2015~2017获奖作品昆明巡展、红星奖昆明巡展,这是代表了目前创意设计最高水平的“红点奖”“红星奖”精品首次亮相昆明。“中国好设计”是由德国红点奖机构发起的国际化中国设计大奖,3年来,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1451件作品提名“中国好设计”。红星奖创办于2006年,是中国唯一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奖项,倡导“中国创造”,正逐渐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工业设计竞赛。此次来到昆明的展品琳琅满目,涵盖通信产品、消费类电子、家居用品、服装服饰等领域。

本次活动突出设计主题,集合了全国顶尖的新锐设计力量,展现了昆滇的年轻设计师风貌。“青一色”设计师沙龙邀请长三角、珠三角和昆滇知名设计师与民众面对面交流,分享设计体验,感受创作过程,体验创意乐趣,领悟不一样的艺术生活;云南省校企合作设计创意联展,15家全省优秀的室内装饰企业与15家高校师生联合制作15个创意设计空间,让校园创意“梦想走进现实”;“设计生活”主题创意设计展,挖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意产品,将这些深具文创特色和本土地域特色的产品市场化,用市场运作支持民族文化和创意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大咖齐聚昆

支招文化创意产业

11月27日,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之“昆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家研讨会”举行,众多国内文化产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济济一堂,以“融合创新、让民族文化更精彩”为主题,结合昆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昆明如何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民族文化特色,与全国、全球的先进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创新等议题,为建设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之都把脉问诊,凝聚共识。

“一次产业发展研讨会,就是一次聚力推动。”省文产办专职副主任孙炯表示,“昆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家研讨会”的召开,是展示昆明文化创意产业最新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昆明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之都的重要举措,是业界交流借鉴最新理念、探讨展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平台,将为云南、昆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丹增在题为《文化立国——民族基因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演讲中表示,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都是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顶级专家,是来帮助昆明文化产业出谋划策、传经送宝的。昆明是云南文化创业产业发展的龙头、基地和人才聚集地,要让龙头舞起来,基地建起来,人才聚起来,把昆明建设成为云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示范、典范和样板。

“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云南起了很好的排头兵和引领作用。”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全球化创新领导与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表示,2015年以来,昆明市文化产业发展给人一个全新的印象和感觉,从顶层设计开始,到政策推动,再到项目实施,都取得了非常直接、看得见的效果。希望昆明把传统民族元素和当代元素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差异化、原创性,甚至是唯一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

在题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新形势》的演讲中,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分享了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形态及演变。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腾讯研究院互联网文化产业智库专家金巍建议,昆明应该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强化非遗等传统文化的转化和产业链建设,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面向东南亚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夯实设计研发和营销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贸易与国际文化产业合作。

南京大学国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顾江建议,昆明要高度重视内容创新、科技创新,运用“互联网+”,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昆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意型、创新型的当代昆明文化产业发展新生态,让“民族文化”品牌熠熠生辉。

专家齐聚,观点碰撞,演讲紧凑。在围绕“文化创意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时代下的创意设计趋势”等专题交流中,专家们纷纷分享、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和创新模式。

“城市的改造除了推倒重建之外,还有第二种出路,那就是打造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园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胡惠林在交流发言中说,昆明处在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空间,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用宏观的视野,与新加坡、孟买共同构成这个区域大三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其中的一个点,走出一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魏鹏举认为,PPP模式将是克服文化行业低效率问题的中间道路,是促进文商旅有机融合的催化剂。

昆明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幼和认为,文创产业以其高知识性、高增值性、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他表示,昆明市将更加注重文化引领,加强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彰显特色,加快融合发展;更加注重文化交流,营造良好环境,打造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定位相适应的文创产业生态圈。

建设新高地

打造创意产业之都

文创产业以其高知识性、高增值性、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作为全市“188”重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创产业发展,明确提出要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产业。2016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11.35亿元,占GDP比重为4.92%,占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66家,同比增长47%,实现营业收入580.52亿元。目前已建成文创产业园区21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15个,省级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示范基地4个,入园企业1266家,同比增长45%,形成了错位、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

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近年来,昆明通过利用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原有设施转变用途、新建等方式加快园区建设,加速产业聚集。盘龙区委宣传部部长张红昆介绍,这次首次举办“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的871文化创意工场,初步实现了从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向“871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是昆明市利用旧工业厂房转型发展文创产业、促进腾笼换鸟的一个缩影。

当前,“创意昆明”正逐渐成为昆明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之都”历程中一张闪亮的名片、一个响亮的品牌。昆明市将通过“创意昆明”系列活动的举办,充分整合各类文化要素,完善文化发展生态体系,推动高端创意要素在昆明聚集;同时,将进一步创新政策体系,深化产业融合,加强区域协同,促进国际交流,做好优质服务,推动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将文创产业打造成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把昆明建设成为具有西部民族特色的创意产业之都和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文化创意产业新高地。

记者 浦美玲

责任编辑:自然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