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和谐一家人 和美好日子
      发布时间:2017-01-11 10:34:5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居住着汉、彝、回3个世居民族的陆良县,牢牢把握“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条主线,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促进辖区内5个少数民族村委会在较短时间发生根本性变化
    顾贵明 方俊
    居住着汉、彝、回3个世居民族的陆良县,牢牢把握“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条主线,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促进辖区内5个少数民族村委会在较短时间发生根本性变化,呈现出了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的可喜局面。
    团结为重,用法治的思维解决问题。陆良县境内共有1.19万名彝族、回族群众,主要分布在龙海、板桥、芳华等乡镇。陆良县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加以守护,坚持用法治方式来调整和规范民族关系,切实推动民族事务治理走上法治化轨道。一方面,加大正面宣传频率,充分利用陆良电视台、《爨乡陆良》、陆良县普法短信平台等本土媒体资源,及时总结、挖掘、提炼发生在各族人民群众身边的团结进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奏响民族团结进步最强音;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并把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到县委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学习内容,努力找准社会心理的契合点、民族情感的共鸣点、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强化法治教育力度,由县民族宗教侨务事务局牵头,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全县少数民族村寨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利用身边的人和事以案释法,正确引导群众运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手段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加快矛盾排查、化解速度。按照“属地管辖、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调处信访积案考评机制和矛盾联动调处机制,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负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铺设出解决问题的“快车道”,既注重尚未发生矛盾问题的隐患排查,又注重现实矛盾的有效化解,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发展为要,用扶持的手段增收致富。陆良县的彝族、回族群众除少数居住在地势平坦的坝区,绝大多数生活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半山区。受外部环境的制约,群众的增收步伐比较缓慢。为了让民族地区群众找到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陆良县重点采取“点面结合”的办法推动群众发展经济。在“点”的方面,争取县发改、工信、农业、畜牧、扶贫、移民、金融等多家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保证优先立项,现场科技指导,协调银行贷款,于2013 年12月扶持建立以回族为主体、投资规模达650万元的陆良县牧盛达养殖场,年均出栏肉牛250头,实现产值375万元,并带动周边264户群众养殖肉牛、223户群众种植饲草增收致富,被认定为“市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和“陆良县第六批农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于2012年2月扶持建立以彝族为主体、总投资规模达1.3亿元的陆良云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活性石灰,实现工业增加值6000万元,吸纳当地彝族群众就业。在“面”的方面,结合民族地区的区位和特点,培育移民群众“想致富”的意识、增强“会致富”的本领、选准“能致富”的路径。对于水源条件较好、有播种秋冬马铃薯习惯的民族村委会,扶持发展有市场、产量高、效益好的秋冬马铃薯产业;对于具有蚕桑产业发展基础的民族村委会,扶持发展基地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蚕桑产业;对于土地面积广的民族村委会,淘汰用煤用柴烤烟的传统老办法,支持村民兴建电烤房,促使烟叶品质大幅提升。2015年, 5个少数民族村委会少数民族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40元,比上年增长17.3%。
    民生为本,用整合的办法建设家园。为了让少数民族兄弟共同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陆良县采取“借势合力”的办法推进民族村寨美丽家园建设。一方面,借助新农村建设东风,让农民住上新房子。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带动,全县统筹推进47个民族村寨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屋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走出了“搬出新建型、新老结合型、老村提升型”三种建设模式。另一方面,抓住乡村道路硬化契机,让群众走上好路子。2015年,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下,随着全县300公里乡村道路硬化工程的快速推进,陆良县小百户镇普乐村、龙海乡大新村2个少数民族村委会共同受益,昔日凸凹不平的乡间土路变成了滑溜溜的水泥路,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去,当地彝族群众圆了交通梦想。至此,全县5个民族村委会34个民族自然村全部修通了水泥公路。
    文化为根,用独特的元素彰显魅力。陆良县的彝族、回族群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尤其以居住在小百户镇的打鼓村、龙海乡的小新村等彝族聚居村寨颇具魅力和色彩,可谓精彩连连、亮点纷呈。为了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精品和少数民族精神风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不断增强时代性、包容性和共同性,陆良县采取“软硬并举”措施。在硬件建设方面,4年时间累计投资560万元强化民族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先后建设了小百户打鼓村、龙海小新村等民族文化活动场所8个、民族文化陈列展览室3个、陆良县职技校民族摔跤训练场馆1个、小百户打鼓村和大莫古新村民族摔跤(斗牛)场2个,夯实民族文化体育交流的平台。在软件建设方面,着重推进打鼓村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创建和龙海乡古都依村彝族“百人唢呐”文化的传承保护。其中,打鼓村主要以现有彝族传统住宅为基准,有所取舍地增添彝族与大山、森林休戚相关的朴素原始的建筑美学民族文化内涵,在位于村子中心池塘周边的30户人家集中连片改造、制作绘制了21幅443平方米的墙面文化彩绘,逐步恢复彝族风格建筑。同时,借助火草资源,在村活动中心外池塘周围培养火草织布和彝族服饰制作专业户,展示和传承织布技术;成立民族文化保护管理委员会,进行彝族舞蹈、节庆、服饰、文化、体育、祭祀等传统习俗的整理工作,扶持4支民间文艺演出队,展示彝族风情。与此同时,扎实做好原生态歌、舞、乐《百人唢呐》《滴滴果》《刀叉舞》《大三弦》等节目的保护与传承,古都依村原生态唱法《滴滴果》曾获国家级表演金奖。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少数民族歌舞乐展演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让少数民族群众放下锄头、走出大山、登上大舞台,展示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彩魅力,树立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作者单位:陆良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关喜如意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