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全国政协赴滇开展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调研座谈会上获悉,“十三五”以来,我省不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动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增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美好期待。
看电视、听广播,是边远山区群众了解党的政策、学习新鲜知识的重要途径。我省通过深入持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00万农村群众可以免费收听收看到50多套电视节目和40多套广播节目。
而就在“全民阅读工程”改变和塑造更多城市家庭阅读习惯的同时,6年来,我省共投入4亿多元建成了14260个农家书屋、200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79个农场书屋、38个寺庙书屋和19个国门书屋,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音像制品,并每年更新补充出版物,不仅成为农村群众“读好书”的主要阵地,还成为一些村小组开展科技讲座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与此同时,我省还组织实施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综合文化服务站的“三馆一站”建设,“七彩云南全面健身工程”,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和“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构建了以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志、以县区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社为终端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按照“企业经营、政府购买”的方式,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使全省12699个行政村群众每月都能看到一场优秀的公益电影;加大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力度,使我省具备了13种语言的译制生产能力,“十二五”末的译制数量居全国首位。
一本书、一场电影、一个民族语言节目、一场送文化下乡演出……我省通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全省营造了“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逾2000万农村群众免费收听收看到50多套电视节目和40多套广播节目
● 6年来投入4亿多元建成14260个农家书屋、200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等
记者 张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