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塑造最美乡村 助力最美丽省份建设
      发布时间:2018-09-17 14:04:42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
 
塑造最美乡村 助力最美丽省份建设
 
明确新方向,以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共享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为目标,提供新保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
 
    马  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发展定位,全面提升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7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根据云南进入新时代后,人与自然关系所呈现的新矛盾、新特征,省委、省政府作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实现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切实扛起时代使命,以更有力的担当作为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制度建设等方面勇于创新、探索经验、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决心和信心。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把云南建设为中国最美丽省份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塑造和做到乡村美,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点。
 
    明确新方向
 
    乡村美是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的空间载体和基础支撑。塑造乡村美,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新方向,以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共享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为目标,提供新保障,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在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强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各项举措,加快补齐短板,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夯实根基。
 
    建设新村寨
 
    抓住国家、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整体提升云南村寨建设水平,把建设新村寨作为塑造乡村美的重要抓手。
 
    强化规划统领作用。按照全域理念,编制和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科学布局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一般村。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保护文化”的原则,修编完善村庄布点规划。依据《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坚持问题导向,划分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洁型5种类型村庄,分步分类推进新村寨建设。
 
    全面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连片推进,精确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以抗震设防高烈度地区、地震活跃地区、连片贫困地区、边境地区等为重点,抓住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的机遇,集中力量解决农民安居问题。在深入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村庄“七改三清”行动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针对突出短板,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农村“厕所革命”的力度,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突出民族和田园特色。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古树名木及古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建设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点的标志性公共建筑,保护民族语言、文字、服饰、习俗等传统文化,优化院落布局,尊重生活习俗及传统模式,顺应地形、植被、水体等自然因素,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充分彰显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
 
    发展新产业
 
    坚持产业强村、产村相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扶贫产业、致富产业,把培育致富产业作为乡村美建设的首要任务。
 
    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聚焦各地优势特色产业,因村制宜,鼓励各地开发特色突出、农民增收明显的产品,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突破以往单一的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采取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行动,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培育新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创新、转化和推广服务。
 
    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按国际标准提升农产品的加工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最大化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休闲、观光为主的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农村的田园风光、村落民俗、山水资源、民族文化等方面做足文章,创建“滇味”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健康生活目的地,提升乡村旅游的“农家乐”模式,发展休闲、康体养生、度假的模式,把农村的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个体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发展基层供销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服务组织,为农业从业者提供政策、农资、科技、金融、信息等服务。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增加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出租、转让、入股等收入。
 
    共享新生活
 
    对于新建村寨、改造提升村寨和永久保留村寨、边境村寨,应该集中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培育服务载体,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作为乡村美建设的关键举措。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近期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尤其是集中连片规模化供水工程,同时加快推进通村油路建设、农村班线客运站网络建设,以及经济规范、安全可靠的农村电网建设,确保村村有安全饮用水、通电、通路,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改善农村生活燃料结构,加快农村“以电代柴”“以气代柴”改造。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统筹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完善村寨综合服务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幼儿园、中小学校、卫生室、综合活动室、农家(社区)书屋、农贸市场。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实施边疆解“五难”文化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基层“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完善便民超市、社区公共管理合作社、乡村金融服务网点及电子金融设备等。
 
    形成新环境
 
    实施“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综合行动,实行人畜分离、厨卫入户,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村庄道路硬化工程,采取铺装水泥、石板、沥青、弹石等不同方式,开展村内户外道路硬化。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垃圾、污水处理方式,逐步提高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水平。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加快旅游村寨等旅游厕所改造建设。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残膜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提高各行业用膜标准,推广厚地膜、可降解地膜和适时揭膜技术,规范市场监管,培育资源化利用市场,从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和残膜回收利用等环节,合力消除“白色污染”。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开展村庄绿化工程,利用乡土树种、本地花木对村庄路、渠、塘、院等进行绿化,注重保护湿地和古树名木,推进湿地保护小区和乡村多用途湿地示范区建设,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
 
    实现新发展
 
    全面提升农民素质能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其对乡村美建设真正参与、认同、满意,让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为农民的自发行动,把实现农村的新发展作为乡村美建设的主要目标。
 
    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新村寨的建设、新产业的发展、新生活的共享、新环境的形成,实现云南美丽乡村的新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向农村延伸,城乡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差距不断缩小,“三农”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提供新保障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把塑造乡村美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二为一,摆在优先位置,落实领导责任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塑造乡村美措施的有效实施。
 
    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健全完善各级党组织对乡村美建设的领导工作责任机制,明确五级书记为乡村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抓好各级党建工作,尤其是基层组织和农村合作组织的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创新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以县级单位为平台,以美丽宜居乡村规划为主导,将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推动乡村美建设。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探索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入机制,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农村产业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发,建立村企结对、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美建设。
 
    强化农民主体作用。塑造乡村美的行动,需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建什么村寨、怎样建村寨,从规划到实施,都要充分保障农民群众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评判的权利。必须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
 
    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考核验收工作,研究制定乡村美建设的内容和方案,提出考核验收标准。把乡村美建设和“三农”综合考核合二为一,列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综合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拨付扶持资金、以奖代补资金的主要依据。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建设成效。
 
    (作者系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董明强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