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南耀平:云岭大地沧桑巨变的成功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15 15:56:29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云岭大地沧桑巨变的成功实践
——写在云南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
    
    历史连接着未来,现实连通着梦想。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谱写出强国富民的时代传奇,铺展开通往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道路。
    时代的潮流势不可挡。解放思想的洗礼,改革开放的破立,被重塑刷新的云岭大地光彩焕发,一派新美壮丽的风景。这是时代变革给云南各族人民带来的巨大动力和创造回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云南取得的实践硕果。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我们成功走向富民强省之路。
    边远封闭、贫穷落后,一度成为云南的代名词。传统民谣“云南十八怪”,更多是对这里奇特落后生产生活状态的形象描述。
    40年前,元谋县大塘子生产队在全省第一个实行包产到组、联产计酬、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到1983年,云南几乎所有的生产队都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农村及城市,以企业改革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随之在探索中推进。
    实践创造的动力在积蓄释放,云南人同样不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之举。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集中力量加快能源、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推出省部共建漫湾水电站;玉溪卷烟厂用2300万美元的贷款,换回了国外一流设备,弯道超车崛起为亚洲第一;在全国率先建立第一家地方航空企业云南航空公司;建成全国第一个通过国际招标施工的鲁布革水电站,全国第一条以地方集资为主修建的铁路昆玉铁路,云南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石安公路;全省粮食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边境贸易几近全省外贸的半壁江山……
    一个个“第一”与刷新纪录的背后,显示了云南不断审视和立足省情,紧紧依托独特的生态、区位、自然资源、民族文化等优势,开拓进取富民强省的胆魄和作为。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南方谈话,又一次激荡起滚滚春潮,云岭高原加快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政策稳则民心稳,民力聚则根基固。将农民耕地承包期再延长的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顺应民心不断深化。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抓大放小的推进,全省企业脱困目标基本完成。
    汇聚发展支撑,开拓富民之路。放心、放胆、放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比例、不限范围,云南实行“三放”“四不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到2000年末,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比由1995年的15.6%提高到21%,2017年上升到47.2%,与国有经济比翼齐飞。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产业发展靠农业起步,经历了从一业变多业、粗放到集约、从新型工业化再到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变革,在巨变中不断强化支撑、夯实基础,不断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交通兴则万事兴。交通是制约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40年来,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4.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5022公里,高等级公路1.8万公里,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25个实现了通高等级公路,农村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铁路运营里程达3682公里,2016年底驶入高铁时代,城市交通步入地铁时代,航空网四通八达。“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骨架网快速推进,“七出省五出境”干线公路主骨架网基本实现高速化,“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建设全面提速,一个通江达海的整体交通网络呼之欲出,为跨越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我们成功走向对外开放之路。
    改革的淬炼改变了历史的陈迹,开放的惠融拓展了新的天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的彩云之南呈现出经济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良好局面。
    与100多年前滇越铁路的打通不同,乘着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我们登高望远、勇立潮头,在富民强省之路上镂刻下一个个崭新的历史标记。
    云南有着4060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20世纪80年代初就恢复了边境贸易,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间贸易、边境民间贸易、边民互市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边贸发展格局。
    区位和地缘优势决定了扩大开放是云南拓展发展空间,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推进合作、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40年来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云南把开放重点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在国家批准昆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和批准畹町、瑞丽、河口为边境开放城市之后,响亮地提出“打开南门,面向亚太,走向世界”,“把云南建设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实行全方位对内开放,从封闭半封闭状态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一个开放发展的云南跃然而出。
    “云南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当好我国与周边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桥梁纽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好内外统筹、双向开放文章,不断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
    2017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33.94亿美元,比1978年的1.04亿美元增长223.9倍。2013年至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引进省外到位资金突破3万亿元,对云南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和强大发展势能,越来越看好向好。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我们成功走向振兴跨越之路。
    不断扩容的大数据,浓缩着改革开放给云岭大地带来的巨大收获;明显攀升的指标图,勾画出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鲜明印记。
    1978年,云南地区生产总值不过69.05亿元,至2017年达16531.34亿元,增长了238.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04亿元,2017年达18474.89亿元,增长了1227倍;全省财政总收入11.76亿元,2017年达3392.08亿元,增长了287.4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93.5倍和74.3倍,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省各族人民群众。
    习惯于弯腰爬山的云南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昂首挺胸。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云南55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云南经济正迈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
    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成就的创造者。投身改革开放的宏大舞台,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传奇,一种撼人心魄的精神气质,在改革发展的接力中赓续传扬。
    “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在故土家园濒临石漠化消亡威胁的西畴,全县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和“誓让山河翻新绿”的深厚情怀,用33年的接续奋斗书写了改天换地的生存传奇,让昔日的石漠荒山变成了今天的绿水青山,构筑起焕发时代光芒的“西畴精神”。
    山河为碑,人心留名。最近,在党中央公示决定表彰的100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中,就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把“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镌刻在了大亮山5.6万亩绿洲上。
    40载岁月如歌,40年砥砺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云南各族儿女满怀自信,改革开放再出发,担当作为不停步,靠不懈奋斗拓展康庄大道,成就时代光荣!(南耀平)
责任编辑:董明强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