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多措并举加快脱贫攻坚步伐,3年来,累计筹措资金41.04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全县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住房、医疗、教育得到保障,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7年末,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114户3240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08%降至1.84%。
罗平县是全国石漠化片区贫困县之一,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82户41920人,贫困面分布较广,石漠化问题突出,致贫原因复杂。为了破解增收难题,罗平县起步早,行动快,跑在脱贫攻坚的前列。
“2015年9月,县里发出动员令,开始了3年脱贫摘帽行动。”罗平县扶贫办主任满家启说,“从脱贫攻坚启动的那天,我们就对贫困户精准排查,层层压实责任。”
结合县情,罗平县委、县政府不断寻找发展的突破点。机制上,推出了“支部争红星、群众争积分、干部争标兵”行动方案,汇聚全县攻坚力量,形成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激励导向。产业上,不断做大传统产业,增强脱贫带动功能。保障上,重点在住房、教育、医疗上下功夫,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依托烤烟、油菜、小黄姜、蜂蜜、旅游等资源优势,投入5425万元,重点打造‘九大扶贫产业’。”罗平县农业局局长晏玉泉说,“充分发挥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联动作用,构建订单收购、入股分红、土地流转收益、就近务工等联结机制,实现扶贫产业对全县贫困户的全覆盖。”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基本住房、基本医疗、基础教育、社会兜底保障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县水电路讯网、人居环境等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C、D级危房31985户;建设5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户1186户4181人;对所有适龄儿童开展“控辍保学”排查、特殊对象“送学上门”,推广少数民族“双语教学”。2016年至2017年,全县1958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共享受补助资金3569万元;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19支,签约率100%,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多措并举、保障有力,全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拓宽,发展后劲增强。
记者 蒋贵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