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国庆假期第2天,八方游客涌入云南,纵情山水、乐享美景,在旅行的脚步中感受彩云南的发展巨变。
秋高气爽的清晨,昆明翠湖公园里《我爱你中国》的合唱歌声嘹亮。人群中,一头银发、动情歌唱的上海高校退休教师彭自惠极为显眼。今年79岁高龄的她,首次来云南是40多年前组织学生来采风。单位开具的介绍信、坐了3天的绿皮火车、夹在日记本中泛黄的翠湖公园纸质门票,都是她对于云南挥之不去的记忆。2017年全线开通运营的沪昆高铁、不断加密的航线,让“说走就走”成为可能。她笑着说,退休后已是第3次来云南旅游,“每次来,我都能发现昆明在变,变得更美更绿。”
10月2日一早,来自内蒙古的白琳和家人从官渡古镇开启了云南之行。出发前她下载了“游云南”App。按照应用程序推荐,在古镇吃“国庆面”、看古渡梨园里的滇剧、花灯;打开语音导览,了解官渡金刚塔背后的故事……一系列体验让她连连感慨:“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以前不敢想的智慧旅游场景,如今在云岭大地成为现实。”官渡古镇管理方、昆明柯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党支部书记蔺如锦介绍,近年来,景区接待省外游客的比例从原来的10%增至30%。数据增长背后,智慧旅游手段提供了极大助力。
10月2日21时,刚从丽江回到昆明的广东“90后”游客陈静怡,直奔钱王街“打卡”独立书店和咖啡店。像她一样,游客来云南,更期待融入云南人的生活方式中:在建水县临安古城,住古宅、穿汉服、戴璎珞,和当地人一起参加孔子文化节;在丽江大研花巷,聆听70位民谣歌手对祖国的深情献唱……“在云南的旅游体验,也是我们国家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写照。生活在中国,特别幸福。”在微信朋友圈里,陈静怡用这段文字表达对祖国的祝福。(记者 韩成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