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财富 > 正文
盘龙区:优化营商环境 释放市场活力
      发布时间:2019-01-30 11:31:23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革故鼎新的勇气,需要审时度势的锐气,需要舍我其谁的底气。

昆明市盘龙区,全市唯一没有工业园区的县区。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该区顺势而谋、谋定而动,从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到建设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再到营造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同心同向、创新作为,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这一目标,抓关键、补短板、优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太平洋证券、麦德龙、东亚银行、中国铜业等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总部集团型企业先后在盘龙安家落户;去年,又有大唐集团新能源科技研究院风电设计研究中心、平安普惠、财通证券等一批知名企业和机构选择盘龙……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与盘龙广结良缘。因为来自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家们都很清楚:盘龙这片热土有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有不断成长的市场空间、有消费升级的无限商机,而最具吸引力的,是该区有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魄力。

甘当“服务员”

高标准打造人性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新型“政务客厅”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走进盘龙区政务服务中心,更像是来到温馨舒适的家园,咖啡吧、创客空间、书香昆明、母婴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服务周到,令人感到宾至如归。肩挎红色绶带的工作人员穿梭在各个窗口,为办事市民提供指导和服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感受盘龙区高效、便捷、温馨的政务服务,便从这一刻开始。

“以前到政府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脚跑断,如今在盘龙区感受到的是服务周到热情,办事快捷高效。一进门就有人上前服务、引导;到了3楼,提供完营业执照副本和身份证复印件,10多分钟就办好了税务核准。”日前,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彭先生介绍,盘龙优质的服务,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还体现在软件服务上,令人如沐春风。

盘龙区积极学习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按照“人性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理念,高标准打造盘龙区政务服务新中心。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充分体现政府“服务员”的身份。首先是充分展现“政务客厅”服务理念,搭乘“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快车,推出网上预约办理、自助办理终端机、无声叫号等“十大”便民举措,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同时,建设高素质政务服务队伍,区政府每年投入经费900余万元,统一聘用和培训窗口人员127人,建设了一支既具备互联网思维与技能,又精通政务服务工作的专业化队伍,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到过盘龙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人,对这里工作人员的“迎送站立式服务”和“五声工作法”印象都很深刻,那就是——站立式迎接、站立式送别,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帮有谢声、怨有歉声、走有送声,为市民营造了轻松舒适的办事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为全方位强化营商环境工作意识,盘龙区聚集营商环境“痛点”“堵点”和“难点”,着力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开放的招商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提供保障。

勇于“吃螃蟹”

在全省率先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心”新平台

为让人们感到创业有安全、办事效率高、权益有保障,盘龙区开拓创新,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按照“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模式,率先在全省开展“一窗式”三级联动综合办理体系建设,形成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便民利企政务服务新模式。

依托“数字盘龙”,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了“一窗式”受理、电子证照、掌上大厅、自助服务终端和视频监控等9大功能模块,完成相关事项、办事指南、电子证照等数据录入,构建政务服务、管理服务数据池。围绕“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要求,将环保、民政、城管等19个部门涉及的43个窗口压缩至8个窗口,157个事项实现了“一窗式”综合办理,打破了单一传统部门审批格局。

全区还向社会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115项,其中区本级96项,区属各街道社区19项。2018年8月至今,盘龙区共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128730件,办结率达100%。同时,推行群众办理结果通过免费邮政EMS送达,逐步做到审批结果“网上批、快递寄、不见面”,截至目前,共为群众提供EMS服务20000余起,助力“最多跑一次”。

按照“民生事项不出街道”的原则,截至目前,盘龙区在8个主城街道17个社区,把人社、民政、卫计等部门的26个民生事项下放,通过“一窗式”综合窗口收件,“三级联动”综合办理平台内部流转,形成以新中心为依托、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支撑、社区为民服务站为网格的便民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一站式”办理民生事项。通过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共计优化办事流程48项,减少审批环节59项,群众办事少跑273次,少提交审批材料134件,节省群众办事时间最长19天,每年为办事群众节省办事成本130余万元。

推行“一窗式”办理以来,盘龙区办理时限和群众办事平均等待时长在原基础上再下降20%,办件好评率上升至99%,窗口工作饱和度达到80%,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变“群众找部门”为“群众找政府”。

审批“拼速度”

强化“速度意识”,助力“3550”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

过去,凭借减税让利,通过拼资源、拼政策,可以换来投资商的青睐;今后,只有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方能营造持久的吸引力。

“对企业而言,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就是效益。”在盘龙,可以总结为:审批“拼速度”。

全区强化“速度意识”,助力“3550”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

营造良好的市场主体准入环境。通过减少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坚持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审批服务。为加快实现“3550”目标中“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

的目标,实现企业开办“只进一门”“只对一窗”,盘龙区主动作为,在区政务服务中心三楼G区设置了6个综合窗口(包含区市场监管、公安、税务、银行、EMS等部门)开展流水式作业,配备了齐全的办公设备,连通了税务等专项网络,开办企业简化为5个办理环节,依次为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发放《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备案及刻章,开立银行账户,企业领购发票。

积极打造全程最快电子化平台。将办事大厅移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办理流程更顺畅,企业办理公司注册登记时限由原来的5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企业营业执照从传统的纸质时代迈入全新的电子时代、网络时代,也标志着商事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截至目前,云南省全程电子化共办理21958件,昆明市共办理11175件,盘龙区共办理5125件,盘龙区办理量占全市的46%,占全省的23%。

积极开展“多证合一”改革。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整合23个部门50个事项。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继续降低准入门槛。切实履行“双告知、一承诺”工作职责,加强登记注册部门与行政审批部门的工作衔接,推动部门间企业登记信息的共享应用。积极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简化企业名称上报程序,对冠“云南”“昆明”的名称构建线上线下联合审批模式,实行省、市、区三级联动审批。实行注册登记服务延伸。盘龙区在云南省首家实行“注册登记同区通办”,在12个市场监管所登记窗口进行全面授权、开展服务延伸,设立“导办分流取号窗口”,实现“一站式办理”。

信任“无间隙”

组建全省首支“行政审批服务队”,推行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制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包括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这些,是滋养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的丰厚土壤。

“政府的信任,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这让我们在盘龙投资发展信心更强、底气更足,也有了共同建立诚实守信、安定有序市场环境的决心。”说这话的,是云南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何泽源。去年发生的一件事情,令他们公司上下印象深刻、感慨良多。

去年,碧桂园在盘龙区实施了碧桂湾小区、碧桂凤凰湾小区、龙贵中心、龙翠苑、龙耀苑、碧桂映像北城等10余个项目。年底时,该企业下辖的子公司云南碧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到区政务中心投资窗口办理碧桂湾小区(一期)建设项目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时,由于单位未带《施工许可证》,无法进行原件审核。

“中心主动与区住建局及时进行对接,并采取‘容缺后补’机制,我们承诺可将材料一周内补齐后,窗口当时就收件,为我们及时办理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何泽源说,如果没有容缺受理机制,又要往返回去准备各种材料,工期就会延误一个星期。

盘龙区政务局局长郑连刚介绍,为推进“互联网+投资项目审批”综合审批提速增效,盘龙区率先在全市设立投资服务窗口,组建了全省首支“行政审批服务队”,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四楼专门设置了“K”区投资服务“一站式”窗口和招商引资洽谈室,从发改立项到项目竣工实行“一站式”审批,推行“容缺后补”机制,实行投资项目集中办理,为投资者和办事群众开辟“绿色通道”。根据项目大小,通过并联审批,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区级分管领导或政务局领导牵头会商会办,相关部门领导配合协调,为投资项目免费提供“预约办理、上门办理、全程代办”等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

区政府还下发了《盘龙区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办法》,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投资服务窗口推行“容缺后补”审批服务新举措,解决原来投资项目集中审批中互为前置、重复申报、审批时限过长等问题。从2018年6月开始,盘龙区正式推行投资项目“容缺受理”制度,在关键性材料完善、一般性材料欠缺的情况下,窗口先行受理,并发出“材料补正通知单”,要求申请人作出承诺在规定时间内补正。

“容缺受理”机制确保了审批模式科学化、审批流程精简化,全力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提质、提速、提效。目前,投资项目可“容缺受理”部门6个,受理事项17个,可容缺受理申请材料62个。

为加强对招商项目的引进、签约、落地服务,盘龙区还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队、市场环境建设服务队、招商引资服务队、人力资源保障服务队4支投资代办服务队伍,成立了“重点楼宇经济服务办公室”,为企业做好各项服务,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见效快、发展好。

交易“全透明”

狠抓进场交易和阳光交易,实现公共资源高效公平配置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优化营商环境,盘龙区政府从转变身份、转变角色、转变理念开始,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做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

昆明市目前拥有的19栋税收上亿元楼宇和31栋税收上千万楼宇中,盘龙区均占一半以上。为保证政策及措施切实惠及企业,该区在“1+1+6”模式楼宇服务的基础上,制定了《盘龙区楼宇“一周一局”工作实施方案》,让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领导每周以“店小二”身份来到辖区各楼宇企业,就企业扶持及服务有关政策进行现场宣传和讲解,内容涉及楼宇(总部)经济、科技创新、企业贷款、纳税奖励、文创产业、政务服务等,让辖区企业真正做到“足不出户、足不出楼”就能了解到各项政策,全面提升了盘龙区服务楼宇企业综合能力,实现政府服务企业“零距离、零等待”。

与此同时,该区还强化“公正意识”,按照全面开放、平等竞争、强化监管、规范高效的原则,打造公平公正的“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平台,狠抓进场交易和阳光交易,实现公共资源高效公平配置。

着力加强制度规范建设,打造“一张网覆盖、一套制度规范、一库专家共享、一本证书通用、全省数据汇聚、一个系统监控”的“六个一”工作模式,健全完善工作流程。同时,促进阳光交易,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常态化,通过拓展专家资源,实现省、市、区专家库汇聚形成综合库。出台了《盘龙区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实施意见》,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一网发布、一网通查”,使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更加阳光。

盘龙区还发挥中介超市作用,通过“互联网+”的模式,进行电子化投标,依法必须招标之外的项目全部进入中介超市进行选取,远程选取中介服务机构、全过程不见面交易,提高了交易效率,确保了市场公平充分竞争。自2016年6月盘龙区中介超市启用以来,共发布项目315项、选取结束项目314项、签订合同的项目307项、履约结束项目225项。

记者 浦美玲

责任编辑:自然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