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发布,云南白药的业绩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上半年,云南白药实现营业收入154.93亿元,同比增长11.48%;利润总额28.25亿元,同比增长14.18%。而在营收维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其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62.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了607.75%。
从2019年7月3日,云南白药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实现整体上市,当天市值首破千亿,到2020年半年度报告晒出的亮丽“成绩单”,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年的云南白药,以数字说话、用业绩证明了混改的成功。
混改赋能:业绩稳健增长国资大幅增值
自2016年启动混改以来,云南白药主要经营指标稳健增长。特别是在3年混改期间,全国医药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和增长波动,以中成药和辅助药为主要产品的云南白药受到的市场冲击前所未有。
然而,云南白药不仅克服了市场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困难,在没有进行大项投入和并购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8.85%,2018年营收同比增长10.28%,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9.80%。
除公司实现业绩增长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混改引入200多亿元的民营资本,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按45∶45∶10的比例设置股权,将云南白药变成国有资本参股、但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有效消除了云南白药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后,市场普遍担心的业绩稀释问题。
混改期间,白药控股经营效益持续上升。2016年,白药控股营收迈上200亿元的台阶;2017年,实现营收244.99亿元,同比增长8.85%,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36.48%;2018年,营收270.17亿元,同比增长10.28%,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21.69%。
有专家认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衡量云南白药改革成败的底线标准。2020年8月28日,公司股价114.60元,总股本12.774亿股,总市值1463.9亿元,云南省国资委权益市值368.02亿元,综合计算,云南省国资委从白药改革后获得了减资款55.8亿元,现金分红18.17亿元,权益市值增加100.34亿元,合计获得174.31亿元的资本回收、投资收益和资本利得,圆满达成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
2016年,当云南白药混改启动后,哈佛商学院即以最快的速度派来教授队伍,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国企改革非常典型的案例。现在,云南白药混改已成为哈佛商学院的教学案例,并开展了整体教学。
体制变革:治理模式改变经营效率提升
云南白药混改后,国企决策层级多、决策链长的国有体制相对集中决策权限被打破,实施更为彻底的法人治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化反应速度,进而大大提升了经营的效率。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医用口罩急缺。云南白药快速反应,一周时间就紧急采购了4条口罩生产线,结束了云南不能生产高等医用防护口罩的历史,及时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
“当时,医用口罩生产线及熔喷布原料供不应求,异常紧缺,有段时间甚至一天一个价,给买方的议价时间极为短暂。如果按以前的流程方式作决策,就会跟不上市场反应,根本采购不回生产线和原料。”云南白药行政中心主任张泽斌很有感触,混改后,云南白药决策机制得以优化,既发挥了国资注重流程、严格风险管控的特点,又发挥了民资注重效率、紧贴市场快速决策的特点,两者相互适应,互为补充,经营管理团队在授权范围内的决策自主性、灵活性较大,决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在云南白药无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票数一致建立了较好的协商机制,股东和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大大高于以前。与此同时,混改让经营层有了更充分的权利,对经营层的授权正在逐步扩大。除董事会的重大事项之外,经营层都承担起决策的责任,既有权利又有责任。通过责权利的有效划分,在治理结构上也形成了一个相互均衡、相互制约的机制,保证了云南白药在混改以来的持续稳定发展。
混改以来,“云南白药”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被国家八部委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继2017年之后,再次通过资质复核,被工信部、财政部评定为“2020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先后荣获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中国医药上市企业竞争力20强、中国医药最受药店欢迎品牌企业、最具价值中国企业品牌100强、财富中文网最受赞赏中国企业50强、福布斯中文网亚洲最佳上市公司50强、《财富》中国500强……董事长王明辉连续4年上榜《哈佛商业评论》百佳CEO。
机制变革:激励方式改变动力大增
国企混改,究竟改什么?从云南白药的混改来看,激励机制的改变,让人才这一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特殊要素为云南白药带来了不一样的智慧资源。
董事长王明辉在一次集团会上对员工们这样说:“在目前这个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乌卡时代(VUCA),企业竞争已经从成本竞争、产品竞争上升到了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在什么样的范围内配置人力资源,就决定企业能成为什么量级的企业。”
那么,今天的云南白药是在什么样的范围招募人才?又究竟想成为一家怎样的企业?
“云南白药未来将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并得到全球的尊重。因此,我们是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人才。”云南白药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余娟说,混改前的云南白药因国企身份,在人才的引进和收入分配上都受到了局限和制约。随着混改的完成,想要“走出去”的白药参照国际化的薪酬水平和激励机制,快速加大了国际化人才的引进。
从引进全球仿制药排名第一的以色列梯瓦制药公司前CEO、战略管理咨询领域先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总监加盟云南白药,到韩国高级研发专家团队、香港并购团队进入云南白药,再到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云南白药上海国际中心高层次人才引进,并正在全球发出CEO招募令,今天的云南白药可谓人才济济。
显然,这与云南白药在混改后,作为市场化企业能够提供的“高吸附力”待遇息息相关。
“他们将成为未来云南白药新战略驱动的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的支持。”余娟说,一直以来因在长期激励方面的缺失,严重制约了云南白药的人才引进及现有人才保留。混改完成整体上市之后,云南白药先后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激励计划,近千名核心骨干员工获得了长期激励,让个人的利益、组织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有了长期稳定的捆绑,形成了较好激发团队活力、动力的机制保障。
“股权多元又非一股独大,团队和员工通过股权为纽带形成长效机制,这是最适合竞争性行业中国公司的治理结构。”混改得到了企业经营班子和全体员工的拥护和支持,“特别是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计划的兑现,让员工真正成为了企业的股东和主人,所以才焕发了他们的真正热情和创新动力,为企业成长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和人才基础。
混改一年看云南白药,看到的是百年“老字号”在变革中突破体制机制瓶颈,蓄势待发,化茧成蝶,翻开了“全球配置资源”新战略篇章的精彩一页。(记者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