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科教 > 正文
耀眼的“天平之星”
      发布时间:2022-09-03 03:25:2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耀眼的“天平之星”

——再记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

“小金,快打120!”局长办公室里,同事呼喊着。“当天下午4时许,鲍局长突发疾病,就在半小时前,他还在工作群里叮嘱,让我赶快报送司法救助申请材料,想不到,这竟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民警金欣欣难掩悲痛。

金欣欣所说的鲍局长,名叫鲍卫忠,生前系沧源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2021年10月21日,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送医院抢救无效后于10月23日牺牲。年轻的生命定格在45岁。

近日,省委作出决定,追授鲍卫忠同志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向他学习。

法理之内的“铁案鲍公”

凭着对司法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鲍卫忠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时刻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崇高信念扎扎实实付诸于为社会稳定、和谐而奋斗的实践中,被称为阿佤山上的“鲍公”。

沧源,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县境内居住着占全国70%以上的佤族群众,同时还有傣族、彝族、布朗族、拉祜族等世居民族,特殊复杂的边疆地理环境、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考量着这里每一位执法者头顶上的“天平”。鲍卫忠和沧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同事们都明白,把执行工作做透、做深对于这个边境小城的重要意义。

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一直都是司法程序中的关键一环,再小的案子如果无法执行,这些法律文书就如同一张张无法兑现的“法律白条”,对群众权益、法律权威会带来极大损害。

在24年的司法生涯里,鲍卫忠以极大的责任心尽力办好每一起案件,哪怕案件再小、再难、再复杂。他承办过标的最小的案件,陈某与沧源县林业局案件,标的仅100元;承办过跑得最远的案件,驾车99公里到沧源岩帅新华村办理沧源汇丰工程机械配件经营部与肖某修理合同纠纷案件,最终和解并长期履行;承办过外出次数最多的案件,彭某与捌某、白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曾先后4次到芒卡镇执行,该案在进行土地交付时还邀请了县人大、县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到场见证,顺利完成执行工作;承办过最难办的案件,肖某系列案件,共涉及案件152件,标的共计6000多万元,其中已经结案151件、1件案件中止,社会影响较大。

在同事们眼中,鲍卫忠是执行一线的“主心骨”和“领头雁”,从事执行工作以来,他带领团队加大力度,尽一切执行措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案款清理”中,面对2013年以来结案的203件执行案件,他带着执行局全体人员列清单、做排查,清理出案款未全部执行到位案件41件,未执行到位案款总额300余万元。在他和全局干警的努力下,短短3个月时间,41件案件全部执结。

在执行这条路上,鲍卫忠有过太多的艰辛,他曾开玩笑说:“我时常睡不着,经常梦到在执行案件,有时候梦境和现实都分不清了……”这些年来,鲍卫忠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但维护公平正义、为民严格司法的初心没有变,打击违法犯罪、为民司法的使命没有忘。

法理之中的“人文关怀”

“每天都有当事人来找鲍局长了解案情,要求解决困难。有时候,他这边要用手机向当事人了解情况,另一边办公室上的座机又响个不停,但他从来都不跟群众着急。”沧源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书记员陈美红说。都说执行工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各类矛盾和纠纷中,鲍卫忠从没有皱眉、没有抱怨,只是坦然一笑,安慰身边的同事要有耐心,要换位思考,多为群众着想。

鲍卫忠出生于佤族家庭,作为“双语法官”,他精通佤语、汉语,也懂其他少数民族的一些基本问候语。每到一个村寨,他会试着用当地群众的语言与大家交流。“阿米左左”是问候彝族老人吃饭了吗,“托那衣”是在向傣族妇女问好。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哪个民族,都对这个佤族法官颇有好感。

鲍卫忠办案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只要当事人需要,休息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工作日。在执行局工作以来,他跑遍了佤山的村村寨寨,自创出“火塘边的温情化解法”“杯酒中的和谐说理法”,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法治温暖送到群众身边,他用亲情式服务,让每位当事人都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我那个案子是5万元的标的,从申请执行开始,一直都是鲍局长在联系我,不管有没有进展、找没找到被执行人和财产,他都会打电话跟我讲清楚情况,虽然到执结用了2年时间,但鲍局长从来没有忘记过我的案子,这也让我慢慢理解了执行的不容易。”华盛商务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

在申请人、被执行人双方情况困难时,鲍卫忠索性自掏腰包救急,临了还希望当事人不要宣扬。执行局一书记员曾接到被执行人打来的电话,对方恳切请求再宽限几天剩下的8840元执行款,这位书记员疑惑地看着电脑上的结案证明,追问鲍卫忠才得知,因为被执行人无能力执行,申请人又等着看病用钱,鲍卫忠就自己垫付了这8840元。而在当时,鲍卫忠家里因买房每个月还着贷款,供养着妻子、孩子,赡养着年事已高的老母亲。法理上,案件应在执行人无力偿还时终结,但情理上,鲍卫忠却选择了用一己之力,缓解群众的燃眉之急。

“在鲍局长心里,百姓的事最大,结案不是他的最终目的,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当事人的愁事和难事才是根本。”陈美红说。

法理之外的“家国情愫”

在执行案件的路上,鲍卫忠以温度暖人心,以坚韧树榜样,用最温暖的力量将身边的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却忽略了自己。

“我们都喜欢叫他鸟哥,‘鸟’在佤语里是‘二’的发音,鲍局长在家中排行第二,出于亲切,大家都喜欢这样叫他,他是我们的亲人。”在金欣欣眼里,鲍卫忠是一位和蔼大度的佤族大哥,工作之余喜欢组织大家开展活动,教大家唱佤族歌曲、跳佤族舞蹈。在家乡远离沧源的干警心里,鲍卫忠是异乡的另一个“家”,逢年过节或周末假期,他会邀请这些同事到家中聚会,其乐融融,仿佛家人团聚。

因工作实绩突出,鲍卫忠于2017年被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在2016年至2018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中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并记三等功、授予嘉奖。2018年,鲍卫忠荣获最高人民法院“荣誉天平奖章”。

工作上满载荣誉,家庭中却亏欠甚多。

“我们全家人到现在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鲍卫忠的妻子周红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说起丈夫,几度哽咽。丈夫早出晚归,二儿子5岁时得重病,是她独自带着孩子到昆明做手术。后来,孩子又得了新的病症,本想当年国庆节期间夫妻俩一起带着去昆明检查,但鲍卫忠连续7天都加班。“其实我是以孩子为借口,想让他去好好检查一下身体,他血压高、缺钾……但他总是把时间留给了工作、留给了群众,在他的眼里,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周红说。

重症监护室里,鲍卫忠正与死神殊死搏斗,但他的电话却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守护在侧的妻子周红只好暂时收拾情绪,一遍遍地接起电话:“您好,鲍卫忠现在不方便接电话,麻烦您打执行局办公室电话,号码是……”

病痛没有丝毫预兆,发病那天,他还在安排着工作,发短信给同事,伏在堆满档案袋的办公桌上审核资料。母亲打来电话:“什么时候回家吃饭?”他答:“快了,忙完手上的事情就回来。”然而,这一顿饭,他终究没吃上。

“对于党和人民,他没有丝毫亏欠。”陈美红眼睛又红了,“他欠妻子一个电话,欠母亲一顿饭,欠儿子一生的陪伴,最亏欠的,还是他自己。”

“鲍卫忠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司法事业,他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他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法官的‘法治梦’,用生命和实际行动诠释了执行民警的初心、使命、责任和担当,用一身赤诚和无私铁肩维护着佤山的公平和正义。”沧源县人民法院院长吕丹如是说。(记者 李春林)

责任编辑:罗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