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普洱市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特色优势,把资源经济这篇文章做专、做精、做绿、做新,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普洱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58亿元,同比增长4.2%;茶叶产量1.62万吨,增长6.2%;中药材产量0.34万吨,增长1.2倍;水果产量9.33万吨,增长20.3%;鲜切花产量1843.26万枝,增长1.0倍。亮眼的数字令人振奋,这是普洱市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项目取得的新成效。
近年来,普洱市立足资源禀赋,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围绕构建茶叶、咖啡、中药材、林果、肉牛、生猪等“6+N”农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推动产业向重点区域集聚。
“今年一季度实现咖啡生豆产量4.13万吨,生豆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3.93元,实现综合产值30.19亿元,普洱咖啡产业实现了开门红。”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项目科负责人介绍。随着云南农垦、隅田川等咖啡企业精深加工项目的启动,普洱市不断提升资源型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延长产业链,拓宽增长空间,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和加工深度,推进咖啡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普洱市坚定“项目为王”理念,以“链”为媒,积极延链补链强链,上项目、谋招引、增后劲,努力打造产业链条完备的产业创新集群。南岛河野鸭塘精品咖啡庄园项目启动,普洱精品咖啡庄园集群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正在建设的普洱象山国际生态养生度假区一期项目,丰富了思茅区文旅康养业态、拓展了文旅康养产业链……
重大项目接连开工,在建项目有序推进,普洱市发展的脉动愈发强劲。普洱市发展改革委的数据显示,全市纳入全省2023年一季度开工重大产业项目25个,总投资40.25亿元。一季度,已开工19个,开工率76%;已入库11个,入库率44%。
生物资源、高原特色农业、文旅资源是普洱的最大优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核心是盘活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目前,普洱市中草药种植品种包括云茯苓、白及、林下三七等28个,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云茯苓、白及主产区和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区,中药材产值总体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以此为基础,普洱市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研发、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模式,生物医药产品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仿制药、健康产品、医疗器械等,产业体系日益健全。
2022年,普洱市茶园面积209万亩,总产量14.46万吨,综合产值392.46亿元,其中有机茶园面积50万亩,有机茶认证企业、证书数量和面积3项指标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全市咖啡种植面积67.9万亩,产量5.57万吨,约占全国咖啡产量的半壁江山。如今,茶叶、咖啡和生物医药已成为特色产业,为普洱市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
普洱市民族文化资源丰厚,人文风情浓郁。依托北回归线、澜沧江、景迈山、普洱茶、西盟佤族自治县城的特点,大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打造澜沧江沿岸休闲旅游示范区核心区;依托4个沿边县、15个边境乡(镇)、486公里边境线,充分利用“一桥连两国、一眼望三国”的区位优势打造沿边跨境旅游带;围绕“养身、养心、养老”推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4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8亿元,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短评
丰富的资源为普洱市做大资源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普洱市树牢“资源为王”的理念,坚持全市资源管理“一盘棋”;打好资源优势这手牌,以资源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高原特色农业资源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业,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浆纸、林板家居产业,依托光热、风能、矿产等资源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依托中药材资源创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气候、文化等资源升级文旅康养产业。普洱市以资源换产业、换市场、换技术,做强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延伸融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记者 胡梅君 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