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县域激发新活力
在“阳光城”永仁县,丰沛的光照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光伏发电、生态花果、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风景独好;在“极边第一城”腾冲市,生物医药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腾药”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在千年古城巍山,阔别3年的小吃节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以食为媒,充满烟火气的小城打开农文旅融合新空间。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把县域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着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依托资源禀赋,突出区位优势,以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生态化推动县域补短板、扩优势、增动能,全力打造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
高质量打造县域新增长极
新春伊始,我省县域经济传来捷报,“千亿县”再次扩容:昆明市西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去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加上昆明市官渡区、五华区、盘龙区以及曲靖市麒麟区、玉溪市红塔区,云南“千亿县”数量增至6个。
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是我省经济活力与韧性的显现。
2022年,全省129个县(市、区)中,地区生产总值大于100亿元的有93个,地区生产总值大于500亿元的有12个。一批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县域经济10强县”“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脱颖而出,成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发展县域经济,产业是第一生产力。各地聚力打造“一县一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加快,云茶、云花、云咖等绿色食品畅销海内外。工业新动能加速培育壮大,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势头强劲。各地开发区加快提档升级,2022年,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7个开发区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
以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建设蹄疾步稳。2022年,元谋县等20个县(市)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各地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以干净整洁、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开展近200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近5万套城镇棚户区改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增城镇落户48.6万人;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成上千个示范乡镇、精品村、美丽村庄;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通过农房抗震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和厕所、改善农村供水等,乡村风貌焕然一新。
争先进位扩大县域新优势
漫步洱海生态廊道,自然风光与村庄相得益彰。以洱海保护治理为主线,大理加快流域特色产业转型,农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行走在维西县城的大街小巷,“一街一景”展现着与众不同的韵味,处处都能感受到共创、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治理新貌。
放眼云南,全省各地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以县域之变促区域之进,加快推动形成县域经济百舸争流、城乡各项事业全面振兴的良好局面。
各地全力拼经济、促发展成效如何?我省多年开展县域经济10强考评和县域经济分类考评,制定专门的考核评价办法,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安全发展等多个维度评先选优,引导县(市、区)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路子,并加大资金奖励力度,激励各地争先进位、竞相发展。
近期发布的评价结果显示,因经济发展成效突出,楚雄市、弥勒市、个旧市等被评为2021年度“县域经济10强”;因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力有为,昆明市盘龙区、五华区,保山市昌宁县等20个县(市、区)被评为2021年度“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及“县域跨越发展进位县”。
其中,永仁县、个旧市、罗平县等因地制宜、错位发展,集中力量放大资源优势,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优势主导产业蓬勃发展;盘龙区、陆良县、腾冲市等着眼为民谋福、共享发展,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投入,以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大理市、澄江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不走传统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的老路,坚持将绿色低碳、保护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新的发展阶段,发挥好县域的载体、抓手作用尤为重要,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将引导各地主动作为,激发内生动力,形成争先进位的干事创业氛围,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站在新起点,各县(市、区)比学赶超、竞速发展已拉开序幕。立足县域这一支点,撬动城乡齐头并进,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记者 段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