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有保障到品质有提升,我省3年实施农房改造35万户——
山乡焕新貌 安居更宜居
景洪市勐养镇纳回帕村,一幢幢干栏式楼房韵味古朴,屋内木地板上的“大通间”被竹篱隔板巧妙隔开,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安排合理。
改造前,这里每家每户大同小异,屋内采光不足,地黑、墙黑、顶黑,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突出。现在,通过农房功能提升改造,纳回帕村96户村民的住房全都大变样了。
从“忧居”变宜居,纳回帕村农村住房的变化,是我省民族地区推进农房功能提升的一个范例,也是我省大力推进农房改造的一个缩影。
一户一策 改出新风貌
一地一风景,一族一习俗。我省各个地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但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农房已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少数民族住房条件改善。在省政府印发的2022年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要求支持民族地区提升农村住房功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相关单位,争取省级财政资金4亿元,在全省105个民族县(市、区)选出230个试点村2万户农户,按户均2万元以整村推进模式,组织开展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工作。
在保留优秀传统建筑风格和满足安全稳固的基础上,合理分隔卧、厨、厅、卫功能,提升采光、防火、隔音、保暖等性能,升级成为具有现代居住功能的传统民居,努力探索符合云南省情的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之路。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强统筹谋划和工作督导,制定印发工作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和技术文件,确定了结构安全、分区合理、功能完善、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特色突出的基本标准和“一户一策”改造方式。组织各州(市)、县(市、区)及有关设计单位进行培训,并组织编印《云南农村民居室内功能提升技术指南(试行)》《云南省农村民居室内功能提升口袋书》,采取多种方式让设计单位、基层干部、农村建筑工匠及农户进一步掌握改造政策与规范要求。
结合当地农房特点及生活生产方式,各地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有用有效的举措和工艺。例如用瓷砖夹钢筋、砂浆建造现代化橱柜,利用竹篾板等绿色乡土建材作为轻型隔断降低造价;通过改造火塘为壁炉、灶台增设排烟管和排风扇等措施,有效解决黑地、黑墙、黑顶问题;活化利用民族特色元素,补齐房屋硬件设施短板,打造具有传统风格的特色民居,有力提升了农房改造效果。
目前,全省2万户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试点改造工作圆满完成,各地改造效果明显,示范带动效应好,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久久为功 改出新生活
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是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的升级版。我省始终把农村住房安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点工作,持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聚焦C、D级危房,优先支持“三区三州”、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区,采取修缮加固和拆除重建的方式进行改造。农房抗震改造聚焦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优先支持地震重点危险区实施农房抗震改造,持续提高农房抗震防灾能力。
我省紧紧围绕“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标准,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线上政府救助平台提交的、线下村镇动态巡查等发现的符合条件的农户危房及时纳入改造,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
2021年,我省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之一,争取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0.09亿元,完成农村房屋改造任务14.95万户。其中,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065户,农房抗震改造任务14.74万户。
2022年,我省争取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2.41亿元,住房城乡建设部下达我省2022年农村房屋改造任务10.57万户,结合我省资金分配方案,省级配套1.2亿元,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62万户。其中,农村危房改造6602户,农房抗震改造9.96万户。
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下达云南省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8.66亿元,省级配套6亿元,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万余户。其中,农村危房改造1.42万户,农房抗震改造6.58万户,农房功能提升改造2万户。
2021年至今,全省3年共实施农房改造35万余户。
对近几年云南发生的多次地震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工程,农村房屋质量安全水平和抗震能力显著提高,经受住了地震考验,改造农房无一整体倒塌。在2021年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从农村危房改造到农房抗震改造,再到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改造,我省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住房条件在不断改善、品质不断提升,实现了从“住房安全有保障”到“住房品质有提升”。(记者 陈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