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精心谋划实施好重大项目——高质量服务 高效率推进
盛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部群山绵延的山脊上,三峡能源弥勒西风电场的一座大型风电塔巨幅桨叶随风起舞,源源不断将清洁能源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这是我国单机容量最大的山地风电项目,达6.7兆瓦。自进场施工以来,参建各方通力协作、攻坚克难,仅用不到11个月的时间就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弥勒市能源局局长邬欣衡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装机容量550兆瓦,预计年上网电量超14亿千瓦时,将为弥勒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弥勒市项目建设跑出的“加速度”与“高效率”,源于持续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带来的深刻变化。
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弥勒市制定系列重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实施重大项目244个、总投资达2164.19亿元。建立市委抓统筹、市政府抓推动、市人大政协抓督促、乡镇部门抓落实、专班运作抓保障的领导机制和“交账、认账、算账”的闭环管理体系,形成市级领导挂联“七城同创”、产业链、“重中之重”项目、重点企业、风险隐患化解、乡镇(街道)6张表,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督导推进。
坚持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移。弥勒市把会议室、办公室搬到窗口大厅、田间地头,市级领导带头当好“施工队长”,带着干、领着干、教着干,重要工作一竿子插到底,站在服务群众最前沿,各部门主要领导定期“坐诊”,现场解决企业、群众的“疑难杂症”;在项目建设主战场,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跟到底”的跟踪服务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分类分片全覆盖包保联系;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组建专班负责推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要素保障等各项工作。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效为标尺。弥勒市出台“工作成效‘红黑榜’管理办法”,聚焦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落实,实施“红黑榜”正反向激励,将上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形成“宣传一批、激励一批、督促一批”的良性效应。严格督查问效,强化结果运用,让各级各部门真正“红脸出汗”,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坚持“重一线、重实干、重实绩、重公认”,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营造起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2022年,弥勒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24.74亿元,同比增长3.1%;人均GDP达9.73万元,经济总量连续23年位居红河州第一,连续6年进入“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考评指标排名全州第一,15项工作事项被州级“红榜”通报、20项指标排名全州前三位,全市上下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合力加快形成。本报记者 饶勇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弥勒市委全会提出了“1377”发展思路,谋定而后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市委市政府班子当好“一线总指挥”,聚焦群众、基层、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带着干、领着干、教着干,推动城镇村联动发展、产城人深度融合,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向弥勒汇聚,实现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效益齐头并进,努力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市委书记说
我们按照省委“三化三法”和州委“当先锋、挑重担”要求,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将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建设一线推动工作落实,推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量”的“五定工作法”和交账责任制,让每项工作都实起来、落下去、见成效。
——弥勒市委书记李健
基层说
为推进小河边村产业发展,市政府、市政协和街道同向发力,通过现场办公,协调金融机构为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综合授信2100多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村子立足特色资源精准发力,以党建引领,干部带头,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联农带农机制和新型经营模式,打造玫瑰花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闯出了一条玫瑰花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全村规模化种植玫瑰3500余亩,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去年销售烘干花茶收入5200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带动了农户增收。
——弥勒市弥阳街道章保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