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文体 > 正文
石屏县:非遗瑰宝“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5-21 03:37:51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石屏县拓宽创新传承方式,保护彝族海菜腔、烟盒舞——非遗瑰宝“活”起来

烟盒舞表演

唱起海菜腔

普美芳是石屏县龙朋镇核桃园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海菜腔传承人,假期里,她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彝族海菜腔和烟盒舞。

“我们从小就接触海菜腔、烟盒舞,在学校里跟着老师学,假期里就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学员莫李敏说,“我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

石屏彝族海菜腔是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因音域宽广、优美动听,而成为滇南四大腔之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近年来,石屏县通过培养传承队伍、建设非遗传习所,不断拓宽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海菜腔”传承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保护+传承”的队伍,让海菜腔“活”起来。

为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这一民族瑰宝,石屏县在龙朋、牛街等6个乡镇,以及蒙自、昆明等地建立了28个非遗传习所和传承点,专门教授海菜腔、烟盒舞,已培养传承人191人。

以前,海菜腔、烟盒舞的传承方式单一,只是在村子之间互相对唱、交流。现在,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建设了传承点,安排传承人做老师,让更多人能够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

石屏县还通过资助传承人举办培训班、民俗歌舞展演、非遗进校园等活动,让非遗植根校园。目前,海菜腔教学范围包括乡村的非遗传承点、各中小学校及云南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学员超过5000人。

海菜腔的著名传承人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在非遗传习所开通抖音直播间,在表演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的基础上,线上教授唱法和动作技巧,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学习。

此外,石屏县通过赛歌会、艺术节等群众性非遗展示交流平台,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国家和省级文艺展演活动,让彝族海菜腔唱响全国,还“唱”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这几年的直播每场观看量都达到3000人以上,更多年轻人和喜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跟着我们学习,进一步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石屏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罗继德说。

(记者 饶勇 通讯员 杨成华/文通讯员 娄建伟/图)

责任编辑:董翔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