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玉溪江川:小山乡谱写基层治理大篇章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玉溪市江川区雄关乡创新工作机制,以民为本、以法为基、以实为笔,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服务创新提优,努力让平安建设融入百姓生活,全力书写好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
乡村普法奏响“法治曲”
走进雄关乡上营村委会观音寺村,一幅幅以“梅兰竹菊松”为主题的法治文化墙画尽收眼底,处处透露出乡村法治文化新形象,让人耳目一新。
“在村庄主干道等人流集中的地方,因地制宜建设法治宣传阵地,营造出门见法、抬头见法、低头学法的浓厚氛围,点亮村民心中的法治明灯。”上营村委会党总支书记陈江国介绍,村里还常常利用“连心园”“叙事亭”等村民乘凉休息的地方,邀请乡里的各支普法小分队,通过以案释法向村民宣讲相关法律知识,生活中常用到的民法典中物权、合同、婚姻家庭、侵权以及防诈等法律知识,已在乡亲们心中生根发芽。
“说普法道普法,法治宣传你我他,普法宣传网格化,法治建设人人夸……”一首脍炙人口的原创快板《话普法 颂党恩》在村里非常流行。村民肖金秀高兴地说,法律知识太多不容易记,但村干部把这些知识编成了快板,既押韵对仗又朗朗上口,非常合我们的口味。
陈江国告诉记者,近年来,上营村以专项普法工作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在土地矿产资源、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烤烟专卖、拖欠工资问题等不同领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在“润物细无声”的普法宣传中,真切感受法治力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村蔚然成风。
护学岗撑起“平安伞”
“请等一下,先让孩子们走!”每天上午11时50分至12时20分,下午3时50分至4时20分,在雄关社区附近的各学校附近都能看见民(辅)警、社区干部和学校保安疏导交通秩序的身影,他们有时护送学生安全有序横过道路,有时引导护送学生的家长车辆即停即走,全力保障校园交通秩序安全有序,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我们接孩子放学,最担心的就是这段路,大车多、路又窄。现在相关部门派了人站好护学岗,给孩子们的安全提供了很大保障。”作为家长,雄关社区的居民孙孟迪非常赞同护学岗。
“我们充分发挥现有人防、物防、技防效能,积极动员各部门共同参与校园安保,形成全民共治的防控体系,通过定点、定人、定责,站好‘护学岗’,有效减少和防范了意外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提高了家长们对孩子在校生活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极大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雄关乡派出所所长陈靖予表示,下一步,雄关乡将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让“小岗位”发挥“大作用”,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基层治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快响应”,助力雄关乡平安建设持续巩固创建成果。
筑牢辖区安全防线
在雄关乡滇中智慧农业产业园云菜集团雄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冷库区,工人们正在忙着分拣、打包蔬菜。记者发现,工人使用的菜刀上都贴有明显标签。
二区冷库负责人赵存柱告诉记者,园区对刀具管控实行实名登记使用,在每把菜刀上都贴有一个标签,上面注明库区号、库区负责人及刀具编号等信息,每天有专人提醒、检查工人不私藏、不携带刀具,并经常宣传讲解违法制贩、携带、私藏管制刀具的危害性、违法性,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据悉,自2020年7月滇中智慧农业产业园正式投产运营以来,园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云菜小镇”应运而生,人员构成日趋复杂,社会治理压力也与日俱增。“园区务工人员日常有2000多人,最多的时候会达6000多人,整个园区在用刀具数量是上万把,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安全风险防控点,所以我们将全部刀具都纳入了管控范畴,谁使用谁负责,专库专人管理。”云菜小镇社区管委会主任毛向东介绍说。近年来,在社区治理中,园区以“组织引领、企业共创、社会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为指向,搭建党支部、社区管理委员会、园区业主委员会“三委”组织构架,打造多功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职工驿站、多功能室、妇女儿童之家等活动阵地,努力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
“社区刚开始成立时,每周有3至4回出警,现在半年共出警20多次,基本都是交通事故类的。”毛向东说,下一步,园区将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勇于担当使命,让社区成为工作在园区和生活在园区的每个人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成为全乡以及全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云菜样板”。
调解调出“和谐音”
一直以来,农村矛盾纷繁复杂,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经济纠纷等矛盾都是农村基层治理中的易发多发问题,因其特殊性,许多事起因很小,且不易发现,但若不能得到及时化解,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调解作为一种方便高效率、经济实用的纠纷处理方法,在农村矛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雄关乡综治中心主任孔耀晨介绍,很多农村矛盾夹杂着亲戚关系、邻里关系,有情感问题也有利益纠纷,矛盾纠纷性质不同,调解方式也迥然有别,因为传统人情与现代规则并存,“关系性纠纷”和“利害性纠纷”交织,给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带来了挑战。
多年来,雄关乡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要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深化矛盾调解工作机制,搭建“三级会诊”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充分发挥村(社区)治保员、调解员、司法、综治、信访、社区民(辅)警作用,以案说法,加强对群众的警示教育,全面深入开展易引发命案或其他刑事案件矛盾纠纷排查摸底、跟踪回访,随时把握动态,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努力将矛盾纠纷遏制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促进社会大稳定,增进群众大和谐。
“自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以来,80%的农村矛盾都是在村(社区)就及时解决了,每个季度受理的来信来访件、各类矛盾纠纷和刑事发案都在持续下降,全乡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基层化解成效非常显著。”孔耀晨欣慰地说。
云新闻通讯员:李丹 杜莎莎 李伟成 记者:浦美玲
责编:谢祥睿
审核:段冯媛(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