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腾冲市扎实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呜呜,呀呀呀,呜呜,呀呀呀……”一首傈僳族课间操《瓜切切》前奏响起,腾冲市明光镇自治完小的学生们,也热情洋溢地跟着舞动起来,热情的舞姿、活力的校园、幸福的笑容成为极边第一城腾冲市和谐安康的小小缩影。
近年来,腾冲市着力深化“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坚决筑牢祖国西南安全屏障,唱响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极边党旗红”主旋律,不断开创兴边富民美好画卷。
建强红色堡垒 夯实固边根基
“通知,请各位党员检查一下农户家中悬挂的五星红旗,若有老旧的请及时更换。”每月20日,腾冲市明光镇自治村党总支部书记余华亮就会通过红色广播,号召党员到群众家中走访并检查悬挂的五星红旗,这是腾冲市在边境村实施“旗帜红边”工程的生动实践。
无论是“旗帜红边”工程,还是“拥护核心·心向北京”“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学习实践活动,都是腾冲市持续抓实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的有力举措,旨在充分展示国家、国门形象,进一步引导边疆各族党员群众自觉增强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门意识、国防意识、国民意识。
“作为边境村党总支书记,我们必须扛牢责任,把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为固边稳边兴边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余华亮说。
维护边境和谐稳定,首要是固边。腾冲市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的鲜明导向,在有条件的边境村民小组全覆盖成立党支部,党员空白村民小组全面“清零”。
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市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5级边疆治理责任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四下基层”,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让党组织和党员在解决边疆各族群众利益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方方面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边疆各族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不断增强。
构建安全屏障 筑牢稳边防线
“作为五级书记抓边防的最后一级,我深知责任重大,我坚决做到凝聚各方力量,通过织密边境立体化治安防控网,推动实现边境安宁、边疆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余华亮表示。
为破解“管得了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管不了”的边境治理难题,腾冲市聚焦守好国门、管住边境、服务发展“三项目标”,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工作责任制、边境线“五级段长制”,大力推行国门兼职委员制,由边境乡镇党委书记为书记、市级挂钩领导为第一书记,海关、边检、边管及驻地军警等部门有关同志为委员的组织架构,每季度召开国门兼职委员制联席会议或主题活动,统筹推进通关联保、管控联做、应急联动,聚焦优化通关流程、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应急联动等关键问题开展定期研判和会商,形成“信息互通、问题共解、成果共享”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党管、政建、警用、军联、民参”的联动联治格局。
2023年,全市共办理妨害国(边)境管理行政案件354起、处罚365人,同比分别下降60.31%,59.8%,有力促进边境安全安定、边疆繁荣稳定。
推进富民行动 铺展兴边图景
近年来,腾冲市依托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富民行动,全面推行和实体化运行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做深做实“土特产”。
目前,全市成立1个市级联合社和19个乡级联合社、189个村级合作社,健全“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采取“四个一批”举措,探索形成资源开发、抱团取暖、异地置业等多种的发展模式。2023年,全市22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达7894万元,村均35.9万元,1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16个,率先在全省建成6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立足边境区位优势,聚力发展口岸经济,创新开展无纸化通关、预约通关等模式,不断提高通关效率,腾冲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58小时,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推进“一口岸多通道”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口岸资源禀赋,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真正使口岸成为产业根据地。2023年,腾冲口岸进出口贸易量达416.92万吨,同比增长81.92%,贸易值140.43亿元,同比增长97.2%,实现贸易量和贸易值“双增长”。
据介绍,下一步,腾冲市将继续深化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发挥优势资源,进一步增强边疆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极边第一城”更加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固。
云新闻记者:李建国 通讯员 段孝泽
责编:谢祥睿
审核:段冯媛(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