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清凉一夏在云南③丨走进名家笔下的清凉云南
      发布时间:2024-06-29 10:00:03   来源: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清凉一夏在云南③丨走进名家笔下的清凉云南

开篇语


夏日炎炎,何处觅清凉?云南,这片被宠爱的土地,正是解锁清凉夏日的绝佳选择!这个夏天,借着云南盛夏凉风的召唤,邀请各地游客到这个无数人心中的避暑天堂来,领略诗画般的风光与远方的梦想。

今天,云新闻客户端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清凉一夏在云南”系列报道,本期带您领略名士笔下的云岭风情,一起探索夏日云南的独特魅力吧~





一代游圣徐霞客

他万里遐征

足迹遍布云南

曾登上鸡足山九重崖

远眺玉龙雪山

被其壮丽景色所震撼,写下:

“北辰咫尺玉龙眠,粉碎虚空雪万年。

华表不惊辽海鹤,崆峒只对藐姑仙。”

当他泛游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西湖时

更是赞叹不已:

“悠悠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

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


明代文学家杨慎

在《云南山川志》中

他深情描绘昆明西山滇池的景致:

“苍崖万丈,绿水千寻,

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

简洁而又生动的文字

将滇池的美景

展现得淋漓尽致


布衣寒士孙髯翁

当他登上昆明大观楼

俯瞰五百里滇池

心中涌动着无限的豪情与感慨

更是创作出一幅长达180字的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这一气呵成的长联

不仅状景怀古

更彰显出孙髯翁的文学才华

与对云南的深厚情感


清代诗人袁枚

他在《随园诗话》中记录了

游览云南石林的体验:

“望之如林,散在地上者如林,

此其所以为石林也。”

他用简短的文字

准确地描绘出石林的独特景观

令人仿佛置身其中


清代文人师范

他在《游翠湖记》中这样描述翠湖:

“湖光潋滟,堤柳依依,

楼台亭阁,掩映其间。”

他以细腻的笔触

描绘出翠湖的美丽景色

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

那里的宁静与美好


老舍先生

在《滇行短记录》中

他这样形容大理喜洲古镇:

“喜洲镇却是一个奇迹,

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

对喜洲古镇的赞美与惊讶

更是展现了他对云南的

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

岁月流转

时光荏苒

云南的魅力远不止于名士们笔下的景致

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宝藏

↓↓↓

让我们走进怒江大峡谷

感受那峡谷险峻

江水奔腾的壮丽景象

让我们探访元阳梯田

领略那层层叠叠

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让我们漫步在香格里拉

探寻那藏族文化的

深厚底蕴和神秘色彩

此外——

云南民族村

也是我们不可错过的一站

这里汇集了云南各民族的

建筑、服饰、歌舞和风俗

让我们在短短的时间内

就能领略到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

龙陵松山

这座被誉为“天然氧吧”的森林公园

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珍稀的动植物资源

漫步其中

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丽江东巴文化

则是纳西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这里

我们可以欣赏到古老的东巴文字

感受民族文化的底蕴

虎跳峡

以其险峻的地貌和壮丽的景色

吸引着无数游客

站在观景台上

我们可以

听到江水轰鸣、气势磅礴的声音

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最后

让我们重返寒武纪

探秘澄江化石地

这里保存着大量寒武纪时期的古生物化石

被誉为“古生物化石圣地”

在这里

我们可以穿越时空

回到亿万年前

探寻生命起源的奥秘

这个盛夏

让我们在云南的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用镜头记录下每一处美景

用心灵感受每一处风情吧

云新闻客户端出品

指导单位:云南省委网信办

统筹:谢炜

策划:张海燕 黄佳伦

主创:陆橙

编辑:黄芳

美编:李苒苒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