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普洱市:帮带育“苗长” 人才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05 15:30:04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普洱市:帮带育“苗长” 人才助振兴

普洱市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人才”为乡村振兴重要战略资源,依托“万名人才兴万村”、青年人才党支部,充分用好沪滇协作、省科技特派团等资源,培育一大批生产经营、技能带动、产业致富的实用型本土人才,解决了乡村人才匮乏、后劲不足的问题,推动本土人才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倚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蚌弄村青年党员王建红,示范带头种植柑橘、西瓜、柠檬等农产品,带领30多名群众增收致富;干海子村鸭塘小组青年党员梁新勇,带头养殖生态土鸡、绿壳蛋鸡2000多只,带动10余户村民开展林下生态养殖。”思茅区倚象镇党委书记王良俊在乡村人才学堂培训班开班式上与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交流时,鼓励农村青年人才党员、返乡毕业生、退役军人要有致富带头的斗志。倚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于2018年成立,镇党委积极为年轻人搭建成长舞台,让支部成为农村优秀青年聚集地。近年来,在镇党委的培养下,2名支部党员被推选为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4名青年人才担任村“两委”委员,5名党员走到村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村监会主任等村“两委”班子成员岗位,在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

在糯扎渡镇开展科技人才培训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县乡领导班子成员为导师,实行“1+1+X导师帮带”制度,通过导师帮带、技术帮扶的培育模式,把回引人才带成技术能手,带动农民群众致富。“我返乡后一度很迷惘,不知道做什么才适合我,镇党委推荐我去参加县上举办的种植技术培训班,我学了种植技术,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摸索嫁接栘依。”胡壮云是糯扎渡金厂河金栘依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当地栘依种植大户,还是一名本土回引人才。“我们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栘依果,还为社员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免费发放栘依苗,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致富。”目前,合作社有社员38户298人,辐射带动糯扎渡镇落水洞村、窑房村、响水河村、雅口村等村组,建成优良品种培育基地200亩,良种试验示范基地500亩,合作社年均产量达1500吨。

科技特派员在教授竹笋种植技术

“你这5公顷多的竹子,如果管好了,经济效益每年要达二三十万,但是按你现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一年两三万都不到……”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笋用竹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赵一鹤在指导农户勃氏甜龙竹种植技术。2021年,云南省景谷县笋用竹产业科技特派团获批组建,自挂牌启动以来,特派团专家结合景谷竹产业特色资源,研究开发笋用甜龙竹种植生产技术,开展实用种植技术培训1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政策咨询、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共计200余人次,培养了大批乡土人才。当地村民刘坚芬在专家的亲自教授下,成为有名的“种竹能手”,“这两年跟着科技特派团种笋子挣了不少钱,我也不用外出打工了。我兄弟家还有几亩,今年我还要带着他进行改造。”在科技特派员的培训指导下,“种竹能手”们带动周边村民提升改造自家退化老竹林,通过对结构调整、杆龄控制、打梢控顶、水肥控制、覆盖保湿等技术手段,将勃氏甜龙竹竹笋丰产期提前到了2月份,平均售价达每公斤15元,亩产值超万元。截至目前,辐射带动永平镇、威远镇等农民种植勃氏甜龙竹3000余亩,有效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胡梅君 通讯员:普组轩

责编:黄芳

审核:谢祥睿(胡梅君)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