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片区首次发现极小种群“明星物种”漾濞槭
近期,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护局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德团副研究员对哀牢山新平保护片区开展杜鹃花专项调查时,在保护区内发现1株无患子科(Sapindaceae)槭属(Acer L.)的植物。经鉴定,该植物为云南省特有首批野生植物极小种群漾濞槭(Acer yangbiense),国家重点二级保护植物,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极度濒危”。资料表明,漾濞槭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分布首次记录,也是玉溪市范围内第一次记录到该植物的分布。
漾濞槭为落叶乔木,其树形优美,大部分叶片呈掌状5裂,叶片背面被厚密的绒毛,先花后叶,特殊的花性别(只开雄花,雌雄花都开,只开雌花),母树稀少,更新困难,主要生活在1800–2400m的沟谷混交林中。本次发现的漾濞槭目前仅1株,树胸径39.8cm,高约16.5m,周围没有发现其他母树以及更新的小苗和幼树,植株数量稀少。
早在2003年,陈又生博士就首次在大理州漾濞县发现该物种,后经鉴定为新种并公开发表。2009年昆明植物园通过控制实验摸索出了漾濞槭人工繁育的最佳条件,并申请了专利。2019年,在云龙和泸水交界处找到了126株漾濞槭,这是首次在漾濞县以外发现漾濞槭。2022年又先后在文山、景东意外发现了新的野生漾濞槭分布点。至今,漾濞槭的新分布点还在逐渐被发现,虽然该物种的抢救性保护已经完成,但由于野外更新困难,特殊的花性别,它还没有脱离野外灭绝的威胁。本次新发现的分布区种群还需要继续深入调查和长期监测,野生种群的发现对探明漾濞槭的野外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一极小种群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带来希望。
漾濞槭在哀牢山新平保护片区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本区域植物的多样性,增加了玉溪市范围内国家保护植物物种数量,展示了哀牢山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和保护的成果。同时也表明,本区域还可能有更多的特殊物种有待进一步发现,相关植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有待进一步深入。
由于保护区内林密、山陡、树高等原因,目前仅拍摄到漾濞槭的叶子和生境照片,没有见到翅果。下一步,哀牢山新平管护局将联合有关专家深入开展对漾濞槭的调查,期待摸清该植物的种群数量、分布现状及其更新情况。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邓发昌 范美荣 记者:李苏榕
责编:段冯媛
审核:谢祥睿(李苏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