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山昌宁:走好甜龙竹产业发展“三步棋”
近年来,保山市昌宁县始终把发展竹产业作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围绕“千亩种苗、万亩基地、万元增收”目标,走好育竹、种竹、用竹“三步棋”,推动“种质在昌宁、种植在全省、市场在全国”全产业链发展,全力加强甜龙竹产业培育、发展和品牌建设,有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育”好竹,稳固“种质在昌宁”根基
昌宁县聘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丛生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西南林业大学竹类研究团队,选育出甜龙竹国家级良种“云甜1号”。2022年,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良种。
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打造相结合,挂牌成立甜龙竹“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西南林业大学竹藤科学研究院专家工作站”,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21年“竹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建成“优质甜笋高效培育示范基地”“‘云甜1号’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林业草原丛生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推广基地”等产业基地,不断扩大良种繁育规模。
目前,全县共有育苗示范基地3个,育苗面积约400亩。2023年实现育苗综合产值750万元,带动农户就近务工400人,户均增收8000元。2023年,昌宁县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甜笋之乡”荣誉称号。
“种”好竹,搭建“种植在全省”平台
昌宁县充分发挥种质资源优势,以山区半山区宜竹地和低值低效退耕还林地为示范,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模式,开展育苗技术培训3期、参学人数300人次,进一步加强竹林抚育精细化管理,有力推动甜龙竹规模化种植。
全县积极推广科学施肥、增温保湿、截秆去梢等新技术,实现1200余亩低产竹林亩均效益提升至4000元左右。
目前,全县竹林面积15万亩,2023年共向怒江、德宏、普洱、红河等9个州市销售竹苗50万株,产值600万元左右。
“用”好竹,拓展“市场在全国”空间
昌宁县传承和发展“做篾活、搞竹编、制竹纸”等传统技艺,竹编工艺品价格提高5至10倍。目前,全县登记注册从事竹藤棕类企业41户、合作社1户、个体工商户70户,2023年实现产值1591万元。
积极打造卡斯大竹林、勐统芒东山、更戛响水寨等一批富有竹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开发赏竹、食竹、用竹等全竹体验,提升竹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卡斯镇大塘村突出特色打造“习语竹林走廊”“忆苦思甜竹编文化示范路”、党群竹编传习所等红色载体,组织群众制作竹编精品,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103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
昌宁县通过“基层党组织+企业+专家团队+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农户7成、企业2成、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1成的“721”利润分配方式,2023年向重庆、上海等地多家火锅门店销售甜笋2.1万吨,获利2500万元;向广西、海南、广东、浙江等地销售竹苗20万株,省外80%的甜龙竹种源都出自昌宁县。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建国 通讯员:刘子安 吴春兰
责编:张耀龙
审核:段冯媛(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