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蒙自:冬围火塘夏乘凉 村里有事好商量
为切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以帮助村民解决“小纠纷”、落实“微实事”为切口,通过文明实践+社会基层治理模式,实施“冬围火塘夏乘凉 村里有事好商量”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引导村民成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让火塘边、大树脚变身为乡风文明“宣传站”。
为不断延伸文明实践触角,蒙自市从村民爱去、喜欢去的地点入手,线上线下相结合,把微信群、火塘边、大树脚打造成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明实践阵地。依托村级微信村,每月由村民小组长定期在微信群里发布村级议题征集公告,村民结合村里事务提出议事内容,解决群众参与“不愿意”和“不方便”的问题。根据收集的议题,每月选取群众最关心的前3个议题,结合冷天村民喜欢边烤火边聊天、热天喜欢到村里大树脚乘凉拉家常的实际,把村民议事地点从严肃的会议室搬到轻松开放的火塘边、大树脚,打造接地气的文明实践阵地。目前,各村共形成“大树脚”议事点110个,“火塘边”议事点76个。
观澜街道碧色寨村委会马街哨村有一块空地,因为无人打扫成为了村里人居环境最难治理的地方,在商议中,村民提出现在该村正在发展农家乐、民宿,村里停车位紧张,经过商议,大家一致提议把该块空地变成村里的停车场,在村民一起投工投劳下,已于今年4月建成,解决了村里停车难的问题,促进了该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蒙自市结合实际,依托“美孃孃”“大爹天团”等现有力量,组建“6+X”的“管家婆”文明实践小分队开展议事,“6”为6类固定成员,即:支部书记、小组长、妇联主席、乡贤、先进模范、驻村干部,“X”为各村结合各村实际,建立网格,每个网格选一名代表为村民代表,营造村里问题大家议、村里难题大家解的自治氛围,让村民从“观望者”变身“共治者”。
在议题的选择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遵循“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快议”的原则,把一个个百姓之盼变为民生之利。议事内容小到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关爱一老一小等百姓身边小事,大到移风易俗、村庄美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长久大事,把村民聚到大树脚、火塘边,让村民在拉家常中打开“话匣子”,不知不觉中汇聚“金点子”,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纠纷矛盾化解等发展实事、村民心事。
自“冬围火塘夏乘凉村里有事好商量”项目实施以来,聚焦群众需求,解决了一件件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共谋村庄美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等360多项民生难题,共建活动广场、停车场等公共空间12处,共议移风易俗、先进模范等20余项文明风尚,村民的家园意识不断增强,释放出了蕴藏于人民的巨大活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李桂英
记者:黄翘楚
责编:张晓橙
审核:谢祥睿(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