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模拟考古,这个暑假江川开启沉浸式古滇国探秘之旅
      发布时间:2024-08-20 09:20:04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模拟考古,这个暑假江川开启沉浸式古滇国探秘之旅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近日,玉溪市江川区依托云南李家山青铜器文物,举办“指尖赏文物·探秘古滇国”活动,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江川丰富的青铜文化,引导他们更加珍惜和尊重家乡的文化遗产。

一大早,参加活动的45名小学生及家长就满怀期待地来到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伴随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牛虎铜案、葫芦笙、执伞男俑、四舞俑铜鼓等代表性文物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些文物有很多都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用具,看了后让人不禁联想到当时的制铜工艺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让我们深感敬意和骄傲。”13岁的杨崇鑫从小关注家乡的青铜文化,这次参加古滇国探秘活动,他非常兴奋。

李家山古墓群位于星云湖畔的江城镇温泉村委会李家山,历经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以及两次零星的墓葬清理,共发掘墓葬87座,出土青铜器文物4000余件(套),具有较高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中国青铜文明最后阶段的杰出代表,全方位地反映了古滇国社会生活的面貌,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实写照,又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对于研究探索西南边疆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中,“国之瑰宝”牛虎铜案拥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美誉;1991年底至1992年初的发掘,被评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6月,李家山古墓群还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李家山古墓群的考古现场是什么样的?如何准确判断地下是否有文物?如何从出土的遗存中一点点拼凑出历史原有的样子?带着这些疑问,大家乘车来到李家山山顶。

“那么多的稀世珍宝都是从这些墓坑里挖掘出来,很好奇,我们脚下的土地下面还会有些什么文物呢?”当看到李家山古墓群遗址时,孩子们惊呼声不断,忍不住感叹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竟然隐藏着如此丰富的古滇青铜宝藏。随后,跟随着工作人员的步伐,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化身小小“考古学家”,分成4个小组,在模拟的考古挖掘现场开始了亲身体验。

“找到一件文物了!”“小心点小心点!”孩子们不断发出惊喜的交流声,他们像考古学家一样认真仔细,探索挖掘,找出埋藏在土里的“文物”,并用小刷子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清理干净,很是兴奋,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感与成就感。

“用这种模拟考古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全场景了解挖掘文物的过程,体会埋藏在地下千年的文物被发现的辛苦、收获感和重大文化意义,帮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魅力。”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副馆长孙兰介绍说,博物馆注重坚持利用寒暑假,以不同的主题向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探秘古滇国和小小讲解员等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怀,不仅孩子们从中收获了成长和进步,不少家长也表示收获满满。

“这个假期里带孩子参加了探秘古滇国的研学活动,我和孩子都亲身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感觉挺有意义的。”家长李英高兴地说,她经常在手机上刷到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文物,每次看到家乡的内容,她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感到非常自豪。

近年来,江川区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深入挖掘江川深厚的古滇文化底蕴,积极探索数字博物馆建设,策划拍摄制作了130多期《滇物古迹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文物》短视频,充分用好“学习强国”、云南电视台《七彩云端》客户端等平台,让更多的文物和优秀青铜文化进入大众的视野。今年年初,云南李家山青铜器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实现了只需指尖一划便能穿越千年,云赏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展出文物,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这次活动挖掘本土文化,兼具了科普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江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艳莎表示,下一步,江川区将继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挖掘更多的受众群体,宣传好李家山古滇青铜文化,提高李家山古滇青铜文明的知名度、美誉度,把“滇国故里 星云江川”名片越擦越亮,推动江川古滇青铜文化焕发新时代的光彩。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茜

通讯员:李丹 王智朋

责编:郑海燕

审核:谢祥睿(杨茜)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