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科技+文物 玉溪古窑“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4-08-28 15:40:0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科技+文物 玉溪古窑“活”起来

在红塔区瓦窑村,有一座云南发现最早、科学考古发掘最早的古代瓷窑——玉溪窑址。在经过一场全新的科技“洗礼”后,里面尘封的文物宝藏“活”了起来,摇身一变为玉溪窑址博物馆,8月8日开馆至今,每天将近有300余人到此打卡。

8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中心城区红塔大道112号的玉溪窑址博物馆,往上绿树成荫,往下河水环绕,古老的玉溪窑遗址就静卧于此,微风拂过,绿叶沙沙作响。顺着馆内步道“进入”时空之门,瓦窑村制瓷先祖的生活场景、烧瓷流程、销售过程以及通过青花瓷片纹路还原部分新兴洲十四景……一幅生动的古人制瓷卖瓷的画卷徐徐展开。在保存较为完整的三号龙窑,不但能看到窑址全貌,还能通过窑头处的电子触摸屏,360度查看极具玉溪青花瓷代表性的上百种器物的细节。“今天带小孩来参观玉溪窑遗址,非常震撼。我也看到很多年轻人加入到了玉溪窑的保护传承当中,玉溪窑肯定会越来越好。”市民杨永旭说。

据了解,玉溪窑使用年代约为元末明初,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科研人员对玉溪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窑遗址4座,出土残瓷器、残窑具上万件,瓷器以生活用具为主,有青瓷、青花瓷和少量酱釉瓷。2013年,国务院将玉溪窑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溪窑址成为云南全省唯一的陶瓷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溪窑址博物馆依托玉溪窑址保护利用项目提升改造而成,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历时一年半完工,目前共展出展品296件,其中123件来自收藏家的捐赠和借展,分为“何以青花”“泥与火之歌”“青釉染青花”“穿越古今”四大展厅,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用科技为文物研究工作赋能,让文物焕发新的光彩。

“通过玉溪窑址博物馆的建设,对国宝文物进行展示活化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旅行社、研学团队和教体部门,推出研学旅游,让玉溪窑、玉溪青花文物活起来。”红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白光祥介绍,红塔区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为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传承,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红塔区近年来持续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和玉溪窑址一样走出高阁的文物建筑越来越多,郭家宅、王家宅、郭氏宗祠、李家大院、郑氏旧居、文兴祥商号旧址、排山凤凰观、雷耀龙纪念馆等,在相继“活化”后的它们,与人们“亲密”接触,在“逛展”中把玉溪历史娓娓道来。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茜 通讯员:陈庆 李星星

责编:谢祥睿

审核:王剑钊(杨茜)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