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农民诗会·楚雄现场丨对话农民诗人②唐汉能:让更多人了解农民、农村、农业的故事
大地流彩,诗赋“三农”。“中国农民诗会·楚雄现场”活动于9月7日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中国诗歌艺术小镇”开幕。
今年5月下旬至8月,中国农民诗会·楚雄现场活动面向全省基层农民诗人、文学爱好者征集原创诗歌作品。经过认真评审,由50位农民诗人创作的,展现当代中国农民之美、农村之美、农业之美的原创诗歌,入选《最初的合唱——“中国农民诗会·楚雄现场”活动征集原创诗歌选》。
今天,云南日报-云新闻对话农民诗人唐汉能,聆听耕耘处的诗章,探寻创作中的心声——
唐汉能,笔名唐人,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云乡底土村委会新寨小组人,是一位“诗龄”30多年的“资深”农民诗人。
“诗歌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宛如一道光照进了我的内心世界。”唐汉能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写诗,在务农时也一直没有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一首古诗深深打动。“诗歌优美的韵律、深刻的意境,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美好世界的大门。”后来,他便沉浸在诗词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文为友。
农人在田园劳作 供图
唐汉能入选《最初的合唱》的诗作名为《老农的田园诗画》。在他的诗歌中,质朴的老农夫成为了在田园创作的艺术家,春天,细心勾勒播种下希望的种子;夏天,汗水化作颜料浸润大地;秋天,精心培育的硕果挂满枝头;冬天,默默守望期待再次唤醒田园生机。诗作充分表达出对这片土地的眷恋,让人们看到了朴实无华的美丽田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温暖。
“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用最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怀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唐汉能在创作中,总是着眼于身边的人事物,常常结合本地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进行创作。
林下草果 供图
“如今,我的家乡屏边县白云乡是全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村庄变得越来越美,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深受触动,这些都成为了我创作的灵感源泉。”唐汉能坦言。
“我们当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退耕还林地里种植阳荷,在林间种植草果和砂仁。”看见村民的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起来,唐汉能感触颇深,这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产业兴旺绘宏图,幸福生活在眼前。
“希望通过我的诗歌,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乡村振兴成果、文旅特色和产业发展,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农民诗人”这个称呼,唐汉能深感荣幸且珍惜,他表示,作为一个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同时,用诗歌记录生活的点滴,表达内心的情感,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民、农村、农业的故事。
云南日报-云新闻 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黄佳伦 张海燕
记者:王熠 龚怡丹
美编:林显富
编辑:王熠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