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云新闻画报·云南故事丨给中秋加点云南味
      发布时间:2024-09-17 18:30:0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云新闻画报·云南故事丨给中秋加点云南味

中秋月影大观楼 陈飞 摄(资料图)

9月17日,又逢中秋到。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在唐代初期就成为固定节日,盛行于宋代,至明清时已是与春节齐名的主要节日。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今天“云新闻画报·云南故事”,为您讲述云南人过中秋的故事。

云南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

在云南,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拜月”“闹月”“跳月”“串月”等等。

云南的傣族有“拜月”的传统,相传,青年岩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岩尖死后变成了月亮,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傣族的小伙子清早就会上山打猎。姑娘、媳妇们则到湖边、池塘里抓鱼。老阿妈们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等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开始“拜月”,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

中秋时节,昭通市绥江县板栗镇罗坪村苗家女子打糍粑。(资料图)

在苗族的古老传说中,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拒绝了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却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在一起。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在月光下,吹奏着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舞蹈,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彝族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的意思,因多在月光下、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细跳月”。“跳月”是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人群从各个村寨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也跳起来。青年男女在“跳月”中,表达爱慕之情,相互寻找心上人。

而对于德昂族青年男女来说,中秋这天是谈情说爱的好日子。当中秋月亮高挂的时候,男女青年便会聚到附近的山上,吹葫芦笙,唱情歌。这样的活动被称为“串月亮”。每到这一天,德昂族村落中就会传出阵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表白心意,有的还会订下婚约。

除了月饼,云南人中秋还吃啥?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独特的饮食文化是关键一环,云南人也有独特的中秋饮食文化。

新鲜出炉的火腿月饼

以月饼为例,作为云南人,不得不提的就是“云腿”月饼。这种月饼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当时称之为“云腿包子”。今天的云腿月饼也成了滇式糕点的一张美味名片。丽江月饼的纳西语名叫“班涛”,是一种和蛋糕同样大的炭烤大饼,用面粉加荞面混合红糖水,馅儿用核桃、花生、红豆沙,再将芝麻铺满整个饼面,最后再点上小红点或是“写”个月字,寓意吉祥。文山州富宁县的壮家“七彩土饼”,是用纯天然植物染色而成的五颜六色的糯米制作而成,这样的饼不仅有糯米的醇香,还带有植物淡淡的清香。

班涛 李亚 摄

而除了吃月饼外,云南人的中秋餐桌上还有很多种传统美食。

比如说“云腿”,将上好的宣威火腿切开,最好的部分切片生吃,在云南其实是根深蒂固的传统项目。而在中秋节,云腿的食用方法也比较多样,可以炒、煮、煎、炸、蒸、烩等,其味均鲜、香、美。

准备做菜的板栗(资料图)

再比如说“板栗”,中秋家宴可以做上一两道应景的菜肴,比如板栗粉蒸肉、板栗红烧肉、板栗煮鸡等,主菜外加上一些小卤味下酒。异曲同工的坚果还有核桃,中秋前后,普洱市镇沅县的核桃满瓤,村民们将打下来的核桃制作成一道道美食。核桃汤、核桃炒火腿、凉拌核桃、核桃炖鸡……满满的记忆中的乡愁。

中秋,洋溢着节日的欢愉,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月光皎皎,情意绵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个中秋,都是中国人的团圆约定。

云新闻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戴菲 王熠

美编:林显富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