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新闻观察|假如徐霞客来到土瓜冲
最近,云南有座村子“火”了,它便是土瓜冲村,来自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
9月12日至13日,省委书记王宁到曲靖市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调研工作期间,他走进土瓜冲村,点赞该村发展模式,希望全省要用好丰富的乡村资源,植入先进理念模式,兼顾群众、集体、企业利益,不断推广复制更多旅居村,使旅居成为全省文旅产业新业态、乡村振兴新途径。
7月3日,人民网报道曲靖打造乡村旅居示范点时,典型案例便是土瓜冲;两个多月后的9月13日,人民网再推Vlog报道,主角还是土瓜冲。前不久,“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去采访的,依然是土瓜冲。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年轻的走了、有能力的搬了,村子变“老”了……前几年的土瓜冲,手里拿的还是“空心村”的剧本。思路一变天地宽,今天的土瓜冲“摇身一变”成了曲靖市乃至云南省的乡村旅居示范点。
怎么做到的?可以学习吗?今天,云新闻从三个层次解剖土瓜冲村这只来自基层的麻雀,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找准定位
说土瓜冲之前,先说说马龙区。2018年3月,马龙撤县设区并入曲靖市城区。再往前,元明清三朝为马龙州。马龙古八景,其中一景为伯刻翠屏,《马龙州志》有记载:“伯刻翠屏,在州北十里,形如削成,侧立天半,浮岚积翠,搢笏秉珪,朝暮之间景物异候。”可见,伯刻山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植被好、风景美。
土瓜冲村恰好位于伯刻翠屏区域,位置上远离城市,拥抱田园,俨然是“曲马大道”边的世外桃源。加之村中滇朴、泡桐等树木高大挺拔,原生态植被郁郁葱葱,传统民居保留较好,邻里和睦的风气被周边称道……
立足田园气息,保留乡土风貌,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打造乡村旅居示范点,这便是当地干部群众集思广益,为土瓜冲村量身打造的“逆袭”版新剧本。
二、抓住机遇
将视野从土瓜冲村拉升,越过“侧立天半”的伯刻翠屏 ,放眼全省乃至全国。
首先,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其次,从去年省委书记王宁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到今年暑期“旅居云南”火爆,证明了一件事:用好丰富的乡村资源,打造乡村旅居示范点,可以成为云南文旅产业的新业态、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最后,曲靖市年平均气温15.1℃,夏季平均气温19.7℃,是追逐清凉、感受松弛的理想之地。在好的大环境之下,曲靖市又营造了一个“结合自身优势,深挖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打造乡村旅居示范点”的优良小环境。
这个机遇,通泉街道看到了,也抓住了。
三、守住人心
村子改造不过度。当地通过“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将77间老旧闲置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咖啡馆、餐厅等,保留了老房子的古朴,还拥有能满足现代生活的精致装潢。“轻”“微”“精”三个字,字字透着土瓜冲村改造时那股细致精明的劲儿。
三方利益有兼顾。土瓜冲村采用的是政府主导、集体协同、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乡村开发模式。除了政府,其他三方都要有收益。不妨看看账本:发展花卉种植加工、民宿旅居、庭院经济等乡村产业,每年可实现村集体收入88万元;参与村庄规划改造的云南若谷文旅开发有限公司每年可稳定获利70万元;267户村民每年户均土地租金3700元,旅居片区31户村民旧房租金户均3900元,全村就地就近就业120人左右,每年务工总收入450万元。
新老村民好相处。作为旅居村,土瓜冲兼具“吃、住、行、游、购、娱”的功能。配套打造田园餐厅,聘请的都是本地妇女做厨师,留守老人、妇女有了收获;配有小管家,给“新村民”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年轻人返乡有了新平台;对于来自大城市的“新村民”来说,这里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适合放松和创作,原生态食材加地道手艺做出来的饭菜有家的味道,村里人今天送一捆葱、明天给一把菜的日常充满人情味……
今月曾经照古人。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九月的一个早晨,徐霞客曾从曲靖沿着山间小径进入马龙境内。他对“马龙八景”作了诗情画意的描述,认为马龙是“滇东所无”。
假若徐霞客今天重游马龙,偶遇土瓜冲村,想必也愿意停下脚步,做一回“旅居客”吧。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策划:谢炜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陈创业 张雯
审核:黄佳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