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幸福就在“幸福里”|巧家县马树就业“幸福里”社区:借鉴经验因地制宜拓新路
昭通市巧家县98.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地,受地理环境制约,如果不经过系统性的组织,农村劳动力要想形成集中式的就近就地就业规模,难度较大。2023年以来,巧家县借鉴永仁“幸福里”社区成功经验,县委县政府统筹人社局、17个乡镇(街道)工作力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摸底调研,由于马树镇草莓、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200余家单位用工需求量大,经县委县政府充分研判后,决定在马树镇启动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同时也总结拓展出属于巧家的新路子。
“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按照省市人社部门指导意见,结合巧家县域实际,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组织工作专班召开巧家县群众就近就业工作推进会,研究制定《巧家县促进群众就近充分就业十条措施》《巧家县马树镇就业“幸福里”社区创建方案》等支撑性文件,形成“头部发力”带动乡村形成工作合力的良好氛围,全方位推进马树“幸福里”社区建设。
“人社主导”赋能产业发展。巧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职能职责,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分析研判、引进指导人力资源公司,采取“组织化+市场化”模式,有效整合马树劳务合作社、零工市场、15分钟“昭就业”连锁超市等资源,成功创建马树就业“幸福里”社区。通过直播带岗、现场招聘、信息发布等方式,帮助马树镇200余家用工单位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依托“幸福里”平台开展草莓采摘包装、马铃薯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组织化程度、扩大种植业规模。用就业促产业、用产业扩就业,实现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两不误”。
“三业联动”构建良好格局。马树就业“幸福里”社区聚焦打造全国最大夏季草莓基地、万亩洋芋主导产业建设目标,围绕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助力企业生产、推动产业发展现实问题,积极搭建“用工企业+用工平台+务工人员”新型劳务用工平台,用“管家式”“订单式”贴心服务,实现县域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精准组织输出“双保险”,形成了企业促进就业、就业带动产业、产业反哺企业的“三业联动”良性循环格局。
“精细运营”解决后顾之忧。巧家县人社局引进惠州市宝利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马树就业“幸福里”社区建设运营,积极盘活闲置村集体资产,建成集宿舍、食堂、运动场、办公区、培训室等为一体的办公场所1100余平方米,全面投入运营;通过“一企一人、一企一策”对接服务,打造了“拎包入住、送餐到岗、餐后上工、往返接送”的务工环境;为务工人员购买团体意外险,规避企业用工风险,实现“第三方贴心服务、企业安心生产、群众省心务工”。
通过马树就业“幸福里”社区扎根本土、辐射全县、服务企业、助推产业,如今每天都有移民安置点、易迁安置点、周边乡镇、临近县区的农村劳动力在咨询就业“幸福里”社区务工事宜。目前已与200余家用工单位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收集就业岗位2152个,每天派工超100人次,用工、就业“两难”问题得以解决,产业精深加工、人产融合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以产聚人、以人兴业”指日可待。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董夏泓 记者:李海球
责编:谢祥睿
审核:王剑钊、张晓橙(李海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