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村民变股民 资源变资产 ——“绿水青山”蹚出“强村富民”路
拉开窗帘就可以看到被誉为东方乞力马扎罗的高黎贡山。
村子周边建成的避暑避寒胜地。
龙川江在腾冲曲石原乡交汇。
“拉开窗帘就可以看到被誉为东方乞力马扎罗的高黎贡山,金黄的银杏林掩映着古朴村落,房前屋后盛开的剑兰花(虎头兰)勃勃生机,二级保护动物短尾猕猴与我们开心互动……”秋分之际,在腾冲市曲石镇清河村下表院村民小组的巷子里,来自上海的秦林欢快地与千里之外的家人们视频分享旅居云南的点滴,她正在邀约更多的朋友们来云南。
村子地处国家级火山自然保护区内。
村子旁黑鱼河和柱状节理等景点。
下表院村民小组位于小龙川江中段,面积约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7户269人,地处国家级火山自然保护区内,背靠万亩银杏林海产业区、万亩火山台地松林,辖区内有黑鱼河和柱状节理等著名景点,区位优势独特,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生态保护良好。2021年,下表院村民小组在“无项目、无资金、无设计、无企业参与”的情况下,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带领、群众为主体的思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
组织村民在房前屋后培植兰花,辐射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
“赋值绿水青山,实现价值转换;赋能农旅融合,激活绿色经济;赋力乡村发展,释放乘数效应,下表院从三个方面厚植产业,促进旅游发展。”腾冲市曲石镇党委副书记黄申东介绍,下表院合作社成立以来,党组织以领办合作社为依托,有力地服务资源转化、产业布局、群众增收。党组织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下表院57户村民全部入社。以旅游产品开发、景区景点管理、土特产销售、民宿餐饮等为主要经营内容,注资154万元,村级占股18%,村民小组占股37%,群众以家庭户、家庭人口、土地入股、房屋或其他附属物折价入股四种方式进行核股,占股45%。
目前村子已种植兰花3000余盆2万余株。
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保持乡村特色,结合当地群众喜植兰花的特点,举办兰花人工培植培训班,建设兰花人工培育基地,组织村民在房前屋后培植兰花,辐射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在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种出“美丽经济”,目前全村已种植兰花3000余盆2万余株。同时,将原来400余亩产品集约化程度不高的皂荚树进行整合,组织群众在荒坡野岭补植大量皂荚树进行生态保护,拓宽销售渠道,统一经营标准,探索开发皂荚粉、果冻等新产品。皂荚产业年均带动群众增收130万元以上,在生态产业链上走上增值之旅。
村里以土特产销售、民宿餐饮等为主要经营内容。
引导11户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
以“观猴园”为爆点,大幅带动旅游经济业态发展。
合作社发动群众流转土地20余亩打造猕猴园,对短尾猕猴进行全面保护,引导游客有序参观、合理喂食,有效解决野生动物保护和群众经济损失之间的矛盾,同时以“观猴园”为爆点大幅带动旅游经济业态发展。
柱状节理、黑鱼河、峡谷风光、原始森林步道……下表院将丰富的自然资源培育打造生态旅游观光线路,在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推流引客,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引导11户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业态,设置95个流动摊位,确保57户社员每户至少1个免费摊位,重点售卖瓜果蔬菜、特色小吃。15户农户长期经营,平均日收入达200元以上。
合作社吸引大量返乡青年回乡创业,返乡青年投资600余万元建设“慕山居”家庭农场、租赁改造提升游客接待中心,为合作社创收15万元。得益于乡村发展态势良好,大量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带动群众增收150余万元,有效解决农村“一老一小”难题。
自主设计、自行选材反哺家园建设,共建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家门口整洁了,餐饮民宿多了,村子里就更热闹了。我们依托滇皂角及黑酱旅游产品,在村内形成皂角和黑酱销售、观光、饮食一条龙服务,让游客亲身体验从皂角到桌上美食全过程。”下表院小组村民徐蕊与父母将自家的老宅改造成为民宿,她表示合作社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自主设计、自行选材反哺家园建设,共建干净、整洁、有序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皂荚产业年均带动群众增收130万元以上。
依托对生态环境的有力保护,在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上下功夫,下表院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真的蹚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道路。
下表院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党组织充分做好引导作用,党支部将产业长远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等结合起来,按照“党组织+合作社+公司+群众”的模式发展,合作社成立至今年8月,合作社收益近48.7344万元,村民分红获益12万余元,下表院成功创建国家级AAA景区,并获评云南省绿美乡村、云南省美丽村庄,被列入云南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名单。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王毅 摄影报道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刘金娇
审核:谢祥睿(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