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第二种可人工栽培牛肝菌品种在西双版纳亮相
      发布时间:2024-09-26 17:30:06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第二种可人工栽培牛肝菌品种在西双版纳亮相

9月25日上午,在云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的 “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利技术供需对接会上,26项科研专利技术集中进行推介和供需对接。其中中华腐生牛肝菌的人工栽培技术一亮相,即引发现场轰动。

中华腐生牛肝菌(Buchwaldoboletus xylophilus),又名香妃牛肝菌,因形美味香而得名,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珍稀牛肝菌;最早在斯里兰卡被报道,之后发现在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等地有分布。目前,国内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海南省、香港等极少数地区发现野生子实体,资源十分稀少。

2020年,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牛肝菌团队在西双版纳一块橡胶林地采集到一个罕见的牛肝菌目物种,经过形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物种为“中华腐生牛肝菌”。

“中华腐生牛肝菌外观和形态跟见手青有点相似,颜色漂亮,味道鲜美。”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牛肝菌团队项目成员杨天伟介绍说,这个品种的牛肝菌子实体中等大小,单生或丛生。菌盖呈黄褐色至褐色,菌柄黄褐色至红褐色,基部菌丝黄色,孢子相对较小;菌肉呈淡黄色,伤后迅速变蓝,随时间推移受伤部位颜色逐渐变深。

根据多年积累的牛肝菌栽培经验,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牛肝菌研究团队对野生中华腐生牛肝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液体发酵、栽培种配方筛选、出菇精细化管理,于2021年3月在菇房内首次栽培出中华腐生牛肝菌子实体;这也是继十多年前培育出目前已经形成产业化的暗褐网柄牛肝菌(也称黑牛肝)之后,该研究所培育出的第二个可菇房人工栽培牛肝菌品种。

“中华腐生牛肝菌菌丝生长速度快、抗杂性强,出菇整齐,产量可观。”杨天伟说,目前栽培种35d即可长满菌袋;头茬菇单产达到130g/袋;一个菌包可采收1至2茬,每茬可以成熟1至5个菌子实体。

据介绍,目前云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牛肝菌团队已摸索出从菌种分离、菌种培养到覆土出菇的整套方法。该项技术目前拥有专利2件,分别是: “一种中华腐生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ZL202110631620.5)和“一株中华腐生牛肝菌菌株”(ZL202110631616.9)。相关专利技术正处于成果转化中。

当天进行集中推介对接的26项专利技术中,涵盖了云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在橡胶树、澳洲坚果、热带水果、热带花卉、辣木、诺丽、牛肝菌等生物资源利用领域的科研技术创新成果。这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利用,将为热带地区的橡胶、热带水果等重点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戴振华

责编:黄芳

审核:王剑钊(戴振华)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