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西双版纳傣医药 古老智慧在现代医药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4-09-26 20:50:0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西双版纳傣医药 古老智慧在现代医药的传承

近年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弘扬傣医药文化为主线,以傣医药产业化发展为路径,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傣医医疗联合体和全国唯一的傣医医院,傣医医院被命名为国家级傣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101个傣药地方标准建设;有“国药准字”制剂36个、处方发明专利9个,5种院内制剂入选云南省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品目录;“傣肾宁颗粒”取得《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97个傣药饮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让傣医药这个古老智慧在现代医药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州傣医医院 一个鲜活的生物多样性傣药园

西双版纳傣族等当地少数民族制作美食,通常餐桌上都会有两三味如刺五加、苦凉果之类来自大森林的傣药。傣药的生长与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环境密不可分。

9月22日,记者一进入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就被院内不一样的绿化所吸引。

“其实你看到的都是傣药,我们医院的绿化和其它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绿化带内种植的都是傣药材。”该院制剂中心主任赵应红告诉记者,整个傣医院就是一个由傣药组成的生物多样性群落。医院的20余亩绿化带被规划为12个类别的傣药种植区,分别种植着260余种常用的傣药材。平时医使用傣药可以就地采集新鲜药材使用,同时起到保护傣药物种的作用。

跟随赵应红的脚步,记者来到了该院新种植的药食同源傣药种植区。在这片约2亩大的区域,已经种下了可以作为药膳的88种傣药。

“可能外界的人来到西双版纳都会了解到,这里的每一个傣族寨子都会保护有一片水源林和一片薪柴林,其实这样的林子就是一个长满了傣药材的生物多样性群落。”西双版纳州傣医院院长王肖飞介绍说,就比如大家都知道傣家人作为薪柴使用的铁刀木(当地人称黑心树),就是一味傣药,其功效是清热,止血,化瘀,可以治疗各种创伤性引起的肿痛,出血以及胃痛等症状。热带雨林中野生的兰花种类繁多,除大家熟知的石斛外,其实几乎所有品种的兰花均可入药。

“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现在已知的傣药品种达2000余种,热带雨林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傣药大宝库。”王肖飞说。

古老智慧在现代医药中的传承

沿着傣药簇拥的步道进入一栋大楼,看到推拿、针灸、拖擦和包药等治疗方式琳琅满目。

而在可以同时接纳18名患者治疗的睡药室,除了床位全满外,还有10余名患者在等候着。刚做完治疗一身轻松走出睡药室的市民玉香对记者说,他因为全身关节酸痛,通过睡药治疗以后好了很多,这次是第三次来做睡药治疗了。

“由于需要事先准备好药材,并在患者到来之前将药材熏蒸铺设好,因此接受睡药治疗的患者都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并根据排到的时间点前来。”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副院长马得宏介绍说,患者进行一次30分钟的睡药治疗需要用掉7公斤药材。

作为傣医的传统外置疗法的睡药疗法,傣语称“暖雅”。将药加热让患者直接睡在药中,然后裹紧油布,使药物余热渗透全身治疗方法。与其他傣医外治法和西医疗法相比,睡药疗法采用纯植物入药,药物多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除湿为主要功效,替代了西医以抗生素和镇痛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毒副作用更低。睡药疗法与烘雅(熏蒸疗法)、阿雅(洗药疗法)、沙雅(刺药疗法)、喃雅(坐药疗法)和咱雅(搽药疗法)形成傣医独具特色的治疗法。2011年,睡药疗法入选了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睡药疗法通常使用的药方有6个,分别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对症使用,其中治疗风湿的睡药配方中,需要使用40味傣药。”赵应红介绍说,如今除了州傣医医院的睡药室外,西双版纳全州的三市县中傣医院也都建立了睡药疗法推广基地,已经培养出5名技术带头人和30名技术传承人,通过推动当地群众不出门就可以在身边的医院享受傣医特色诊疗服务,带动帮扶周边医疗机构开展傣医药特色服务,助推项目传承的同时,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到了傣医药发展成果。

据介绍,始建于1979年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肩负发掘傣医药传统理论、传承傣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傣医药临床服务、升华傣医药价值潜力的重要使命,同时承担着傣医药的人才培养、对外合作及文化交流的任务。同时也是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传统医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傣医类别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傣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国家级傣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云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傣医医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附属医院。

“依托傣医药具有与东南亚、南亚等巴厘语系地区跨境交流特性,今年我们逐渐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在傣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王肖飞介绍说,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今年先后与泰国的马西多大学、诗吉丽皇太后医院和老挝国家传统医学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接纳了17批次共400名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传统学院的学院前来实习。通过学术交流和人员互访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对深化“跨境医疗”合作,推动跨境区域中傣医药国际合作贡献应有的力量。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戴振华

责编:黄芳

审核:谢祥睿(戴振华)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