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腾冲:全域科普 全民共享
近年来,云南保山腾冲市紧紧围绕“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工作格局,积极建设科普阵地,主动探索科普路径,广泛传播科学精神,实现科学普及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腾冲市科技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馆内有展品80余件,涉及声、光、电、力、机械运动等科学知识。自2022年7月建成正式运营以来,科技馆以丰富的展出内容、多变真实的科学实验、神奇有趣的科学探索,成为全市青少年的新乐园。”腾冲市科协副主席沈富杰介绍。
如今,腾冲市按照“一馆三片区”的思路,整合腾冲市科技馆、火山热海地质公园、高黎贡山博物馆、腾冲气象科普基地的资源优势,形成“科协+部门(单位)”模式,共同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实现全领域行动。
今年国庆假期,腾冲迎来旅游旺季,游人如织。游客在和顺古镇探寻侨乡风情与马帮文化,在北海湿地体验生物多样性之美,到火山热海享受泡温泉的乐趣,呈现出一幅县域旅游发展新动能的美好景观。
“我们将优质科普资源与腾冲文旅深度融合,让科普赋能文旅发展,探索出一条文旅与科普融合的新路子,给人们带来全新沉浸式旅游体验,让大众旅游方式逐渐从走马观花式的‘赶景点’向深度游览、互动式休闲转变。”腾冲市科协副主席杨绍娇说。
近年来,腾冲市积极探索“旅游+智慧科普”的新模式,在火山热海、清水司莫拉佤族村、和顺古镇、北海湿地、银杏村等旅游景区建设科普宣传设施,并在三桥广场、瑷珲公园、靖边广场、文星楼等8个智慧腾冲电子屏宣传设施中,植入腾冲市地质地貌、人文知识等科普资料,以点带面实现科普工作全地域覆盖。
为推进全域科普工作,腾冲市科协建起“科普腾冲”微信公众号,开设“遥感科普”“前沿科技”“科学家精神”“农技天地”等栏目,采取图文并茂、短视频等方式,以政策宣传、生活常识、应急知识等为内容,以青少年、老年人、农民、工人和国家公职人员等为重点人群,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呈现,积极打造指尖上的科学小课堂。在腾冲市广播电台开设《科普百科》节目,让广大市民开车也能收听科学知识。同时,在腾冲电视台开设《主播说科普》《健康科普》节目,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科普传播矩阵,实现科普信息的全媒体传播。
眼下在腾冲市,“科普大篷车”也是一张富有特色的科普名片。无论在腾冲市区,还是广大乡村,“科普大篷车”就是一个集科普展览、互动体验和教育宣传于一体的流动科普平台。它深入学校、社区、农村等,通过展示“激光琴”“太阳能发电”“无人机飞行”等前沿科技展品,以及举办机器人表演、VR体验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公众的科学知识,拓宽了视野。
“科普大篷车”不仅促进腾冲市科普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了城乡、区域之间的科普差距,更为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托“科普大篷车”运行所形成的综合资源,腾冲市科协持续推进基层农技协服务“三农”,实现科普资源共享。
截至目前,腾冲市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220个村(社区)都建立科普活动室,并开展科普活动。6个边境村成立了科普协会和科普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在猴桥镇国门新村新建40平方米科普长廊一个,定期更新宣传内容。通过健全科普活动室、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全民参与共享。
腾冲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娅表示,目前,腾冲市还通过“党建+科普+人才”模式,推动科普全面融入全市2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依托腾冲科学家论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企业、高校广泛建立科普阵地,实现科普阵地全覆盖。同时,组建42个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科技志愿者1500余人,下沉一线常态化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全域科普走进千家万户。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建国 通讯员:鲁云松
责编:龚怡丹
审核:张晓橙(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