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弥渡新街:“双绑”托起群众增收致富梦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新街镇推行“农户绑合作社,合作社绑企业”的“双绑”模式,让合作社、农户和企业形成“利益捆绑”,农户在技术、销售方面无忧,促进农户稳定增收。
仲秋时节,弥渡县新街镇董和村委会大荒地村新建成的大棚里,一垄垄黄瓜蓬勃生长。村民刘张和妻子一起将一根根藤蔓有序地绑缚在支架上,二十天后他们将迎来采收季。他们夫妻在外打工十多年了,今年借助村里第二期“双绑”大棚基地建设的时机,返村种植了2.5亩大棚蔬菜。
“考虑到第一期的农户都赚到钱了,而且家中父母也老了,需要照顾,所以就回来了。按照现在种的长势来看还是算可以的,第一年种得这么好的瓜,收入也应该不会差。”村民刘张满怀信心。
像刘张一样返乡种植蔬菜的村民,大荒地村今年还有17家。据了解,自2020年10月以来,大荒地村采用“双绑”模式种植大棚黄瓜,成效明显。2023年,参与合作社种植黄瓜的社员,收入在14万元至28万元之间。今年,该村进一步扩大“双绑”种植规模,新建100亩大棚基地,动员群众入社种植。目睹“双绑”模式发展产业带来的好效益,外出务工农户纷纷抓住机遇,返乡走上绿野“掘金”路。
在新街镇永增村委会鲁家庄,一个个大棚并肩而立,棚内绿意盎然。村民赵海山有7亩大棚,依托“双绑”产业发展模式,一年种三茬蔬菜。“现在已经采收两茬,纯收入在16万元左右。准备种第三茬,预计三茬种下来总的纯收入会在25万元左右。”赵海山介绍。
据了解,2021年,鲁家庄紧跟大荒地村的步伐,以“双绑”模式种植大棚蔬菜10亩。几年来,种植面积连年增加,目前已经达到37亩,共有社员7户,年产值300多万元。在新街镇罗荡村委会大罗荡村和石牌村,数十个初具雏形的大棚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今年以来,罗荡村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流转土地150亩,采取由合作社建设大棚,再以每亩每年5000至5500元的价格出租给农户使用的形式,解决群众建设大棚资金不足的难题,稳步推进“双绑”模式蔬菜种植,助力群众增收。
“农户只要支付2万至3万元的租金,就可以种3至5亩的大棚,与农户自己建投入10万至20万元相比,还是相当划算的。”罗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尹金介绍,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目前已有20多户农户报名参加“双绑”模式蔬菜种植。
截至目前,新街镇已发展“双绑”蔬菜大棚种植577亩,年产值5000多万元,还有400亩正在建设。“双绑”模式大棚蔬菜种植在该镇“全面开花”,托起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梦。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秦蒙琳
通讯员:周志 马素萍 马翠萍
责编:李兴文
审核:谢祥睿(秦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