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鬼秤克星”王竹娟
在昆明市东川区各农贸市场,常常看到这样一位执法人员,身材并不高大,却敢于和“鬼秤”等缺斤短两违法行为斗智斗勇;看上去文质彬彬,却浑身充满正义的力量。她就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计量和认证认可监管科科长王竹娟,被人们亲切称为“鬼秤”克星。
铁骨斗“鬼秤”
“鬼秤”是指经非法改装、能虚标物重的电子秤,商贩使用手法隐蔽,防备心极强,一看到执法者就火速隐藏,执法难度非常大。2022年,东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时常接到群众投诉,新桥河农贸市场水产品区“鬼秤”现象较为突出,人们深恶痛绝。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王竹娟常常带着执法人员到这里进行检查。第一次去执法时,就发现了8起不合格电子秤,经过技术人员检定后,当场进行了扣押立案,查实后出具不合格计量器检定结果通知书,依法进行处罚。王竹娟还组织对市场管理方、城区所有水产品商家进行约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签下使用合格计量器具承诺书,起到了很好的震慑效果。
随着检查次数增多,一些商贩对王竹娟有了防备意识。一次检查前,一位商贩看到他们的身影,立即将电子秤甩进杂物堆,隐藏了起来,但仍然没有逃过检查处罚。有的商贩来不及隐藏就马上关闭电子秤电源,王竹娟就请技术人员进行检定,检定不出问题的按使用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计量器具进行处罚。随着检查执法难度增加,王竹娟常常身着便装检查,打消“鬼秤”使用者的侥幸心理。
近三年来,王竹娟和同事们共组织检查农集贸市场38家次,立案查处19件,没收 “鬼秤”19台,其中两个案件入选云南省、昆明市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成为行业学习典范。
柔情为民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加强“源头”治理,王竹娟严格督促市场主办方设置公平秤,配备标准砝码,使“鬼秤”治理常态化;公布“鬼秤”典型案例,提醒市民共同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检查处理,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答复。
遇到执法对象有异议时,王竹娟认真调取现场执法记录,明确界定责任,反复沟通解释,耐心说服教育,将矛盾一一妥善化解。一商贩电子秤被检定为不合格计量器,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使用者,没有过失责任,不愿接受处罚,在王竹娟主动和他电话沟通时,一股脑儿把情绪发泄出来。王竹娟强忍委屈耐心倾听,并告诉商贩,作为使用者应当明白计量器具情况,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应承担责任,通过反复沟通,使商贩心服口服接受了处罚。
今年以来,东川区接到5起关于电子秤“短斤缺量”的投诉,执法人员都进行了现场检查,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满意度、市场诚信度、社会信任度、城市美誉度明显增强。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姜定才 通讯员 普泽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陈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