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新闻海报丨来大理 观照壁 知传承
大理民居
墙会“说话”
只需一眼
就能知道户主姓啥
照壁,又称影壁、照墙或屏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据史书记载,照壁起源于陕西,始于商周时期,唐宋时逐渐推广到全国。在大理,照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保存完好,成为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今天,和云新闻一起,来大理,观照壁,知传承——
典故:源于东汉时期著名学者杨震“清白为官”的故事。史载,杨震在前往东莱当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举荐给朝廷的昌邑县令王密,夜送黄金给杨震以表感恩。杨震断然拒绝并告诫王密:“我向朝廷推荐你,是希望你清廉执政报效国家,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王密羞愧难当,灰溜溜地走了。“清白传家”由此成为了后世杨姓人家教育后代子孙的典范。
典故:相传,张氏当时为寿张望族,至唐代张公艺主持家政时,已经九世没有分家析产,举家数百人同灶共食,长幼有序,和睦融洽。问其治家之道,张公艺默而不答,只是接连写了百余个“忍”字,意思是和睦家庭之道,在于相互体谅及忍让。所以后人也将《张氏家谱》称为“百忍家谱”,有些地方称张姓祠堂为“百忍堂”。
典故:“紫气东来”,其典故出自老子。老子又名李耳、李聃,被道家奉为始祖。相传,老子骑青牛由东至西出函谷关时,身旁有紫气环绕,因此李姓后人便把“紫气东来”题于照壁,寓意吉祥。
典故:“青莲世第”源于诗仙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所以白族李姓常把“青莲世第”“青莲遗风”题写在自家的照壁上,鼓励子孙后代像李白一样,饱读诗书、立志成才。
典故:“邺架家声”的典故源于唐代李泌。李泌家藏书万余卷,李姓以此作为家风,意在勉励后代子孙培养收藏书籍、爱读书、勤钻研的优良习惯。
典故:大理段氏在南诏时期曾受封太尉,因此白族段氏后人常在照壁上题“太尉风徽”等字,以纪念先祖之功,激励后人。
典故:董家照壁上题书“南诏宰辅”,标榜的就是大理白族董姓始祖董成曾经为南诏国清平官(相当于宰相)的事迹。因董氏一门人才辈出,如清平官董成、大军将董铎龙、国师董伽罗等,董姓人家便在照壁上题“南诏宰辅”,光耀门第、以示后人。
典故:北宋赵抃为官清廉、与琴鹤相伴,官任御史,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相传,赵抃赴任成都府知府时,他把古琴放在布袋里,白鹤放在竹篓里,“一琴一鹤”分两边驮在一匹马上,这就是他的全部行装。
典故:北宋王祜、王旦、王素祖孙三代为官。王素效仿祖父王祜在王氏宗祠院内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勉励后人,不仅要翰墨诗书登文坛,更要为国为民担大任。
典故: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始终坚守清贫、廉洁、公正,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时称“天下廉吏第一”,后世以“清廉世泽”赞颂他。
从表明姓氏到彰显家世
从展示道德情操、人生态度
到教化后代、继承家风家训
大理人家的照壁
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
重家庭、讲家教、守家风的优良传统
历经传承与淬炼
题写在照壁上的家风祖训已融入乡愁
青瓦白墙上的清白家风
让人们不忘昨日的来处
也看清明天的去向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蔡飞
美编:林显富
审核:陈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