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腾冲市中和镇新岐村:绿水青山成为“绿色银行”
从腾冲市中和镇驱车只需七八分钟,便驶入茫茫林海。沿着宽敞的柏油路穿行,十多分钟后,新岐村便出现在眼前。群山环抱的村庄依山而建,岐灵湖波光粼粼,好似一幅山水田园画。
近年来,腾冲市中和镇新岐村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依托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围绕“念好山字经、唱好林果戏、主打生态牌、大力培植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采取“三级营林”模式进行管理,实现以林富村、以林养林、以林惠民,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绿色银行”。
以林兴村,荒山变绿水青山
新岐村地处腾冲市中和镇西部山区,海拔1900多米,距腾冲市区30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1170户4660人。
“新岐小地方,八月十五下大霜,吃的是荞果饭,泡的是苤菜汤,走的是羊肠路,住的是篱笆房,姑娘不嫁新岐郎。”这段顺口溜是早年新岐村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
曾经,新岐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人均耕地不到1亩,群众收成微薄。为填饱肚子,村民们不得不毁林开荒维持生计,但广种薄收,无法摆脱贫困。
面对这样的现状,新岐村人痛定思痛,找准了念好“山”字经,走“以林兴村、以林养农、以林富农”的发展方向。20世纪60年代,新岐村开始大力发展林业。
“刚开始,村民根本不支持,甚至是反对,觉得新岐本来耕地就少,饭都吃不饱,好端端的耕地还要拿来种树,根本就是瞎干。”新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段生力回忆说,经村“两委”班子反复耐心解释,村民们同意了村庄的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参与植树造林,建设了集体林场,为新岐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2年,村“两委”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宣传,积极引导群众算清经济账,带领群众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思路,共实施退耕还林6126.1亩。
“我们还对一些见山不见树、见树不成林的低效林地进行改造,在草场、洼地、荒坡连片种植了2.5万亩特色经济林,引导村民在林下种植草果、重楼、石斛、黄精、钱胡等中药材,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种植。”段生力介绍,通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新岐村的荒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藏在大山深处的新岐村,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腾(腾冲)密(密支那)古道南线在腾冲的最后一站,有厚重的生态文化、古道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曾经,新岐村交通闭塞,14公里进村道路是崎岖的土路,搬运货物要靠人背马驮。
“从1986年开始,我们陆续修通了进村的主干道和通往周边的道路。2011年,14公里的通村公路铺筑成为柏油路,新岐成为腾冲山区农村通柏油路的第一村,闭塞的新岐村变成了交通枢纽。”年过六旬的新岐村副主任闫生彪介绍。
如今,在新岐村流传的是这样的顺口溜:“新岐是个好地方,一年四季好风光,走的是康庄道,住的是新楼房。”
以林养农,优环境促发展
秋日的新岐村,6.5万亩森林郁郁葱葱。一条6.5米宽的防护通道从冒盔山山脚延伸至山顶。路旁密林里,几名护林员正在休息。此时是下午1时30分,他们已在这片山林巡护了大半天。
林业是新岐村的主导产业,在村党总支部领导下,新岐村林场成立了省级专业合作社“新岐绿益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定了林业管理制度,开创了以村集体、村民小组、村民各占人工林面积三分之一的“三级营林”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真正变“砍树”为“管树”,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林业发展。
“我们负责管护村集体的2万亩人工用材林,春夏季组织工人除草、修枝、间伐,秋冬季开展护林防火工作。”新岐村林场场长段胜平告诉记者。
“在对森林进行间伐时,我们坚持砍弯留直、砍密留稀、砍小留大、间弱留强的原则,对森林实施科学抚育。”段胜平的话音刚落,干了20多年护林员的闫生体就接过话。“经过抚育,林地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林木蓄积量明显增加,群众看到了森林抚育项目的效果,也提高了管林护林意识。”
“我们不断提高林业效益、增加村民收入,使群众真正得实惠,逐渐形成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林产品有效供给、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段生力在一旁补充道,村“两委”以林业为基础,以村企共建为抓手,积极探索以林业产业带动、租赁经营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村林业总产值达4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连续4年超过100万元。
近年来,新岐村积极推动林下种植,发展特色经济林2.5万亩,保护培育天然林0.5万亩。目前,红花油茶和泡核桃已步入初果期,每年可以为群众带来稳定收入1200余万元,不断拓展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途径,提升了林业产业综合效益。
汽车行驶在新岐村四通八达的道路上,不时有采摘红花油茶回来的摩托车迎面驶来。“我家种了10多亩红花油茶,每年收入两三万元。”这几天,村民段生乔正忙着将采摘下来的红花油茶运送回家。
新岐村还聚焦生态效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实施了村周围林分结构改造面积1000亩,种植乡土树种马蹄阔、木莲等树种,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更加注重林种搭配、生态公益林、水源林保护,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提高了绿色产业发展质量。
目前,新岐村森林覆盖率达95%,共有天然林0.5万亩、人工用材林6万亩、特色经济林2.5万亩,人均拥有人工用材林13亩、经济林5.4亩,林业资产总值达4亿元,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以林富农,乡村变旅游胜地
走进新岐村,层林叠翠、白云缭绕,青砖黛瓦的民居风貌统一,三三两两的游客在岐灵湖畔悠闲散步。
“早在2010年,我们就聘请专业机构制定了《新岐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规划方案》,开创了村级规划由县级规委会评审的先例。”段生力介绍,新岐村坚持村庄规划“一盘棋”,做到建设与保护并重,古风与新意相互交融的古村落风貌。
近年来,新岐村立足自身优势,成功创建以“古村落、新风貌”为特色的AAA级旅游景区,引进经营主体签订岐灵湖开发合作协议,在湖边、林间建设露营基地2个,设置露营点位36个,商业步行街设置出租摊位11个。
今年“五一”假期,首届“腾冲新岐·露营节”在新岐村成功举办,游客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充分感受乡村旅游的快乐。当天,6栋以树屋为特色、以展现星空浪漫为主题的精品民宿开门迎客。
目前,新岐村以农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实现民房变身民宿、农家菜馆,村民主动参与旅游业态经营,4户农户相继开办农家乐、4户农户经营起乡村超市、6户农户建设乡村民宿。
走在商业步行街上,一个木雕店铺格外引人注意。店主闫自旭是新岐村土生土长的“90后”,大学毕业在外打工的他,当看到家乡正发展乡村旅游后,选择回到家乡发展木雕产业,为新岐乡村旅游添砖加瓦。
“今年已经销售150多万元,订单还在不断增加。”闫自旭对家乡的乡村旅游信心十足,“我要将楼上的7个房间改造成茶室,让游客在这里真正体验到不一样的乡村生活。”
近年来,新岐村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逐步提高生态效益含金量。村里以新岐优良生态环境为基础,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保护山水田园风光、古树名木、古建筑结合起来发展旅游业,逐步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实现产业多样化发展。
“这几年,我们多次召开乡村旅游发展专题会,明确围绕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最公道的价格、最丰富的活动、最安心的体验‘5个最’,打造‘世外桃源·露营胜地’旅游品牌,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再次起航。”段生力说。
记者手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岐村曾经因毁林开荒而导致生态破坏,痛定思痛后,村“两委”带领村民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如今,这里青山环绕、溪水潺潺,乡村旅游蓬勃兴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民宿,售卖农特产品,收入节节攀升。
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岐村在念好“山”字经中,不断改革探索林业发展新路子,采取“三级营林”模式进行管理,走出了一条“以林兴村、以林养农、以林富农”的发展路子,让生态之美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艳鹏 李建国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戴菲